首页
日常记帐
股票基金
论坛
我的帐户
统计分析
计划安排
我的好友
登录
|
注册
|
帮助
“一起理财”网络帐本(账本)
→
【理财交流】
→
〖理财圈〗
→
莫用保险追求理想收益
莫用保险追求理想收益
发起人:
理财专家
回复数:
0
浏览数:
630
最后更新:2009/12/15 13:29:54 by
理财专家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选择查看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查看 理财专家 的资料
给 理财专家 发送邮件
搜索 理财专家 的帖子
将 理财专家 加为好友
将该帖子加入收藏夹
将该圈子加入收藏夹
2009/12/15 13:29:55
#1
理财专家
银行分行
城 市:
角 色:小财主
记帐笔数:4594
理 财 值:9190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莫用保险追求理想收益
大多数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在销售保险时,都会推荐那些缴费时间与保障时间都较长的产品。其缴费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保费也动辄成千上万元。其实,保险公司还有一些惠而不费的保障型产品,如定期寿险、定期重疾险以及意外险等消费型产品,这些产品只需很少的保费便可做到很高的保额。但很少有代理人会推荐这些产品,这是为什么呢?
投保人心理预期在作怪
原因在于消费型产品的消费属性。大多数投保人在投保时都希望自己既能获得一份保障,又希望如果没事的话,保险公司能返还自己的保费,甚至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而购买消费型产品所缴的保费看上去就像泼出去的水,显然无法满足这些投保人的心理预期。
保障时间长的产品,如终身寿险、终身重疾险等,都能够返还本金和一部分利息,甚至有的还有分红。另外,保险代理人也愿意迎合投保人的心理,甚至还会有意引导--"您看,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一样,有事赔钱,没事返钱,一辈子都不用为医疗费发愁了。"很多人都爱听这话,当然也能更容易把保单销售出去。至于是否能更好地利用资金为投保人理财,这些代理人并不关心。而这些也是单件保费高、利润大的产品,保险公司当然也乐见其成。
消费型保险和投资相结合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保险产品也是这样。比如同样30岁的两个人,A先生的年收入是6万元,B先生的年收入是20万元。对于他们来讲,一份保额20万的返还型终身重疾险,大概要六七千元。这对B先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A先生就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保障规划中有一个"双十原则"--用10%的年收入保障未来10年的收入,那么A先生10%的年收入只能为他提供3倍年收入的保障,如要获得更多保障,还要购买更多的保险,这无疑要占用更多的资金,就会影响到家庭财富积累的速度。
对于一般的中产阶层来说,家庭理财还有一个"4321原则"--40%的收入用于投资,30%用于日常开支,20%用于储蓄,10%用于保障。如果全部用高保费的终身型产品来提供保障,显然不够合理。就应考虑部分或全部采用消费型的短期保障产品来为自己提供保障。当家庭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购买终身保障。
上例中,A先生如果要买20万的终身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每年保费需六七千元,缴费20年,总共缴费约十三四万元,可保障到80岁。如他投保20年期的20万元定期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年缴费只需1000元左右,同样缴费20年,比前一方案要节省十一二万元。省下来的这笔钱去做一些投资,比如购买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假设平均年收益率能达到7%以上,那么20年后,他的本利将达到20万元以上。这时再去购买终身寿险,既能轻松支付保费,又可在晚年获得一个稳健的获利渠道(通过终身寿险的年金和分红)。
认清保险的稳健理财作用
其实,如果投保终身返还型产品,保险公司会用保费做一些稳健投资,产生的收益用于抵消其提供保障的成本,即投保人还是要为这份保障埋单。其保障成本和投保消费型产品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两类产品的区别在于:投保人是愿意自己承担风险去做高回报的投资呢?还是愿意让保险公司为自己做稳健理财?
对于一般的中产家庭来说,如何快速积累财富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自己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也可通过专业机构帮助自己投资,既能降低风险,节约时间,又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保险理财的收益。对于已实现财务自由或高收入家庭来说,应注意适当分散投资风险。通过保险理财就是一个很好的稳健渠道,既能提供人身风险保障以及税务规划,还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联系我们
-
圈子存档
-
返回顶部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www.17LC.Net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