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美元理财产品疯狂!资金流向“糊涂账”
查看完整版本:美元理财产品疯狂!资金流向“糊涂账”
2008/5/14 11:43:49
  银行高成本拆入的美元 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放贷
  美元理财产品疯狂!本报截止昨日的统计,自4月15日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共推出33款各期限美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最低和最高年化预期收益分别达4.5%和6.7%!
  有意思的是,银行高成本拆入的美元,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放贷出去。一个确凿的案例显示,某行以7%的产品收益率募集资金,再以7.5%的利率拆借出去,但拆入银行却以6.5%的利率放出美元贷款。 高收益为卖点美元理财"遍地开花"
  据本报统计,4月以来发行的美元固定收益类产品,期限从3个月至1年不等,其年化预期回报水平超过一年期LIBOR200~500个基点不等。
  "一般而言,类似产品由于收益稳定,具体回报能比定期存款利率高100个基点就很不错了"西南财经大学理财与信托研究所包明铭曾对本报表示,而且收益率与美元利率正向相关。
  但据该研究所最新报告,今年3月以前,国内商业银行美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低于LIBOR,但美联储最近2次降息后,产品收益却表现出与LIBOR严重背离的态势。4月份该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了6.18%,而同期LIBOR仅为3%。
  目前,国内美元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1年期LIBOR利率为3.01%左右。显然,传统的美国国债等投资品种已无法支撑上述产品的超高收益,唯一有可能的即是国内银行间拆借市场。
  上海银行有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尽管LIBOR走低,但国内银行间美元同业拆借利率却并未受到影响。近期,国内6个月美元拆借利率与LIBOR大约相差500个基点,也就是说国内美元同业拆借利率可达8.00%。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美元,导致其对拆入美元需求非常旺盛。这一拆借利率水平,解释了为何美元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高企。
  "监管层不断削减银行外债的规模,而国内美元储蓄的增长又跟不上,但市场对美元贷款需求又很大,以产品募集美元成了唯一方式"一银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对本报表示。资金流向"糊涂账"银行"高吸低抛"?
  "因为银行不能募集公众资金定向放贷,所以此类产品运作的中间环节非常多"一股份制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交易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银行以产品名义募集资金,并用于银行间拆借市场,但融入美元的银行如何操作,就很难判断了。
  但上述交易员称,资金最终被拆入行用于放贷也很常见。以上述33款产品为例,其募集的总资金可能达到几十亿之多。但由于拆借交易双方也不是"一对一"操作,因此,至于有多少资金被用于贷款无法判断。"除非你知道拆入银行是谁,然后再看他拆入资金量多大,当月美元贷款增加多少、储蓄和外债又增加多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袁增霆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很多理财资金流向根本没办法监管。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述交易员亲身参与的一次交易,本行以7%的产品收益率募集资金,再以7.5%的利率拆借出去,但拆入银行却以6.5%的利率放出美元贷款。对此,本报从上述银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处也得到证实。"虽然美元贷款供不应求,但我们并没有提价,很多银行都是如此,差不多就是6%多一点的水平"。
  对此,该交易员解释说,由于银行资金负债的结构非常复杂,其放贷资金结构中,既有以储蓄、境外借款等的低成本资金,又有高成本资金。目前,前者融入美元的成本为3%左右,所以不同资金按比例加权平均计算,即使6%也有利差空间存在。银行"互相帮助"风险呈扩大状
  虽然这种方式对最终的拆入行也"有利可图",但外汇贷款增多、负债过大甚至牺牲流动性,尤其是理财产品发行银行为吸引资金,不得不争相提高收益率。据西南财大统计,今年3月同类产品平均收益不足6%,而4月平均收益已飙升至6.5%以上。成本等各因素提高,意味着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呈现放大趋势。
  据银行季报,28家上市金融企业中超过60%在一季度出现汇兑损失,金额近70亿,其中汇兑收益减幅最高者达92%!国都证券报告指出,国际资产估值水平下滑,外汇敞口较大(美元贷款是表现形式之一)银行风险扩大。
  "个人客户和拆出行几乎没有风险,但拆入行由于成本高,无疑受市场系统性影响极大"上述交易员认为,更关键的是,由于募集资金不能直接用于放贷,而各家银行又都有美元信贷需求,因此各行间相互发行产品、互相拆借现象普遍,更多银行面临风险。
  而这一风险本身也在放大。
  据央行上海总部数据,4月上海中资银行外汇存款继续减少,当月外汇存款减少3.1亿美元,同比多减5亿。同时,为控制热钱,上月外管局再度强调削减境内机构外债额度。自2007年4月至今年4月,中资行短期外债余额调整至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30%以内。
  这一现象已引发监管层关注。上周外汇交易中心宣布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报价服务。对此,有观点认为监管层此举有监控国内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向之意。而进入5月,国内同类理财产品突然"急刹车",是否也有此因暂不得而知。(陈珂)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