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末,A股市场似乎渐有欲振乏力的走势。对此,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已进入到经济运行相继公布的敏感时间窗口,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利好政策的做多动能,但随着时间推移,利好政策仍有望牵引A股市场走强。
宏观数据抑制多头激情
对于本周A股市场在震荡中重心有所上移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暖风频吹,尤其是本周末关于中国平安巨额再暂时搁置以及关于部分上市公司大小非限售股违规解禁后的态度更是如此,如此的相关措施使得游资等诸多增量资金纷纷涌入证券市场,从而推动了A股市场在本周的一度强势。
但另一方面,由于机构资金担心在近期接二连三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因为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出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格局,将影响着机构资金对上市公司业绩运行格局的判断。所以,在本周五公布4月份PPI的数据达到超预期的8.1%之后,机构资金对后续的走势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一是因为今年头四个月的PPI数据分别为:1月6.1%、2月6.6%、3月8.0%、4月8.1%,如此的数据显示出PPI呈现出逐月抬升的趋势。而由于目前PPI向CPI传导机制较为顺畅,因此,有分析人士推测,下周一公布的CPI数据或不乐观,不排除在8%以上的可能性。
二是因为一旦上述推测符合事实,那么就意味着未来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从紧货币政策大环境难以改善,这无疑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放缓。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经验显示,在高企的CPI物价指数背景下,难有大牛市,这已得到海内外证券市场走势的验证。虽然历史不可能简单的重演,但历史经验往往具有较强的"复制性",所以,这将抑制机构资金的做多意愿,这其实也是近期重仓股一直缩量整理的原因之一。理解这一点,颇能理解为何周末A股市场有所回落的走势。
利好叠加或掀中级
不过,历史走势也显示,利好政策的叠加也会牵引出一轮中级甚至大级别的弹升行情,在1999年的5·19井喷行情中,利好政策的因素不可忽视。而从近期盘面来看,利好政策是一个接着一个,从大小非限售股解禁后减持的相关指导意见到印花税从千分之三下降至千分之一,再到中国平安在未来六个月内不进行再融资以及违规减持的大小非们的致歉公告等信息中,不难读出利好政策呵护A股市场运行的动向。
正是在这些利好政策牵引下,A股市场在近期持续放量,沪市的成交量再度突破1000亿元,在本周初一度达到1500亿元的量能级别,这一方面反映出当前A股市场仍然处于资金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并不是市场向上行情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的确有资金开始认同利好政策叠加后的A股市场可能会有一波中级弹升行情的预期,从而如潮涌般地来到了A股市场。
而这批资金在进入证券市场之后,就形成一股新的做多力量,从创投概念股、券商概念股、化工板块、板块等热门个股中可以窥见它们矫健的身影。有意思的是,与此相对应的基金重仓的股、保险股、地产股的走势则相应疲软。如此的市场热点演变格局显示出当前A股市场已形成了两股力量:一是在利好政策感召下涌入A股市场的新增资金,二是所谓崇尚估值而担心CPI高企,进而在做多时缩手缩脚的基金等机构资金。
就目前来看,虽然新增资金尚未完全取得盘面的主动权,本周五的走势颇能说明这一点,因为基金重仓的地产股、银行股跌幅居前,这其实也是大盘在周末一度急跌的诱因。但由于政策面的利好趋势犹存,尤其是后续的利好政策,比如说融资融券等,这些政策面的利好信息将进一步强化新增资金的做多底气,在尾盘它们关注的产品价格上涨股等热门股崛起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利好政策的叠加也会感召那些崇尚估值的基金等机构资金,从而使得它们也成为下周推动着大盘盘升的牵引力量。有意思的是,从以往走势来看,一旦市场预期中的压力因素明朗化后,多头的做多动能的确强劲,故下周一CPI数据明朗后,这些资金或汇成新的做多动能,从而牵引着大盘的震荡盘升。
重点关注两类个股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本周末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基金等机构资金受制于高CPI的预期而不愿意轻举妄动所带来的压力所致,但它们也不得不承认利好政策叠加后所形成的强大做多动能,所以,打压的力度也在市场可接受范围之内,市场的调整自然会以一个相对温和的方式进行。故笔者推测大盘在下周二后仍有望继续走高,甚至不排除在下周一午市后就走高的可能性。
而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两类个股,一是近期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品种,比如说因硝酸价格涨幅较大而受益的柳化股份、联合化工、兴化股份等,值得指出的是,此类个股的产能也将大幅扩张,未来的业绩成长预期的确强烈;再比如说受国际磷肥价格上涨趋势积极影响的六国化工、湖北宜化等。而煤炭股等品种也可跟踪。二是具有一定题材预期的品种,比如说属于创投概念股的南天信息、力合股份等;又比如说券商概念股在融资融券政策牵引下的投资机会;再比如说含权股的填权行情预期,荣信股份、深圳惠程等个股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