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大幅调整,让以往最受欢迎基金或类基金产品纷纷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被冷落了几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升温。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类型也正在发生急剧的转型,一些高风险产品悄然淡出,稳健型产品则唱起主角。
目前,在杭州各家银行中,一些稳健型的短期信贷、票据类产品成为销售主力,也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股民转战银行理财产品
在工行杭州某支行,记者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见到四个年轻人来咨询有关理财产品,他们都表示目前股市操作难度加大,与其在股市上亏损还不如买银行理财产品保值。据该支行的理财师介绍,以前买理财产品的大多为老年人,现在中青年人多起来,一些大户也从股市上撤资,转而进入相对稳定的银行理财中来。
资金从股市退到银行理财产品中寻求避险,从而造成了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出现火热情形。5月5日,建行浙江省分行的"利得盈"人民币信托类理财产品在半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据了解,建行"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近期开始密集发行,每期数亿元的发售规模,分发到各分行一般当天即售罄。5月4日,招商银行杭州分行推出的一款短期理财产品"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22号理财计划在当天就完成了1.095亿元规模的认购。而此前,招行推出的15期"银票通"系列产品,也基本上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卖完。另外,工行的"稳得利"一个月和三个月票据投资型两款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错。
据了解,一些预期收益较高的稳定型短期理财产品,有时根本到不了普通用户手里就被大额客户几笔大单买走。
高风险产品大规模退市
去年以来,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负收益和零收益。本月初,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进行了重新规范整顿。此举也导致高风险产品目前大规模退出市场。
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一份报告显示,今年4月,31家商业银行(26家中资行、5家外资行)共发行314款理财产品,发行数较3月份下降12%,其中有151款理财产品仍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151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中,有高达140款产品为投资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的信托类产品,这类产品虽然不保本不承诺收益,但其真实风险与收益却与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几乎没多大区别。因此,今年4月 "真正"的高收益、高风险理财产品数量仅11款、占比4%。(肖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