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得人心惶惶,基金套得让人紧张,理财要何去何从?"理财本来就是省小钱。"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依靠炒股票买基金大把大把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今年理财的主题思路应该是"锱铢必较,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短期熊市不必过分恐慌
理财首先理心态。心态坏了,赚钱很难。去年3 月,记者曾参加一个投资说明会,一位基金经理问台下的市民:"今年你们的收益预期是多少?"结果说到30%,才有人举手,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希望资金能翻番。
而今年,买股票,如果不小心买了中国平安、中国石油之类的领跌股,亏损至少在50%以上;买基金,亏损至少在20%以上。3 月26日,中国太保以27.98 元收盘,跌破了发行价。同一天,民生银行的"港基直通车"因为跌破50%,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首次主动清盘的QDII 产品。如此种种,让散户投资者的心理感到难以承受:"这财还怎么理?"
"以前,市场在上升通道中,我们倡导的是'逢低必买'。现在,股市进入下降通道,思路应该调整成'逢高斩仓'"。中信银行武昌支行理财经理梁永波表示:"市民理财,目前应该做好调整投资品种配置,规避风险,保卫资金的工作。"对目前的市场行情,梁永波说:"目前只是短期熊市,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整个理财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短线投资风险需回避
长线投资和短期投资,在熊市的操作方式是不一样的。梁永波介绍:"如果是用来养老的钱,5 年甚至10 年都不用的,可遵循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捂着也无妨。"
实际上,基金跌破净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5 年就有大批基金跌破净值,而在2006 年行情来了以后,全部都涨了上去,比如封闭式基金--基金同盛,2005 年最低跌到0.2 元,而目前也有近2元的价值。
如果是短期资金,比如还房贷的钱、孩子的学费,如果买了基金或进入理财市场,就一定要摆正心态,"目前大盘肯定有一波反弹的机会,若资金近期要用,可逢反弹降低仓位。"
撤出来的资金该到哪里" 避险"?梁永波说:"在熊市时,偏债型基金是收益最高的。"他推荐长盛权债、南方宝元。而近期各银行热卖的短期理财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理财就要锱铢必较
当赚大钱比较难时,那么就应该把握机会赚小钱。
3 月20 日上午,招商银行发行的" 招银进宝信贷资产1号"短期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为1 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8%。这个产品遭到了市民疯抢,开卖仅十几分钟,8 亿元的额度就卖光了!
为啥短期理财产品遭抢购?在销售现场,市民张大妈跟记者算了一笔账:"5 万元存活期,一个月下来只有30 元的利息,但如果买了这个产品,一个月的利息收入是200 元,相差六七倍呢!"她笑着说:"别瞧不起这些小钱,比起股票基金,心里多踏实啊!"
"理财主要是小钱的积累。"招商银行武汉分行零售银行部理财专家张惠斌表示:"在投资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短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既保证了资金的灵活性,又有较高的固定收益,当然受青睐。"
及时调整投资品种
根据风险偏好不同,投资者分为激进型、稳健型和保守型三种,其中稳健型投资者是主流,目前,各种类型的投资者都应该注意调整投资品种。
梁永波给出的理财建议是:
稳健型投资者:50%的资金购买偏债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比如华夏红利、中信理财二号;20%至30%可投资海外市场;20%的资金可做股票波段或者购买新股申购产品。
激进型投资者:减小股票型基金的购买比例,从60%降到50%,另外的资金,30%购买偏债型或平衡型基金,20%可考虑投资股票、黄金或者农产品期货。
保守型投资者:主要投资债券型基金或者新股申购产品,也能跑赢CPI。股票型基金是激进型投资者的首选。梁永波谈道:"一定要注意选择介入时机,等大盘调整之后再买。"买入股票型基金后不能一味持有,要建立获利位和止损位,"比较合理的获利位为20%左右,保证胜利果实,不要贪心。"(记者 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