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银行在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大家在银行就能缴纳电费、话费、买天然气、买卖国债、基金、保险、黄金等,这正是各银行近年来纷纷力推"中间业务"服务的一个缩影。
■现状老百姓青睐"中间人"
日前在一家基金公司举办的投资报告会上,有听众现场问"基金和投资型保险有何区别",基金公司的主讲专家没有回答,而是把这个问题转给了在座的我省一位银行人士,"这个问题我们不好回答,银行是既卖基金又卖保险,他们作为'中间人'应该回答得更客观。"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银行在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如何巧妙利用银行这位"中间人"为理财服务?又如何对"中间人"的服务有清醒认识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传统的银行业务主要是资产(贷款)和负债(存款)业务,收入来源也主要靠存贷利息差。而银行中间业务,则是不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银行作为中介人,利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及机构网点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和委托性代理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由于中间业务风险小、收益稳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日益成为银行大力发展的一块新兴业务领域,越来越多银行在由过去单纯考核存贷款向考核中间业务占比以及综合利润转变。
■攻略如何巧妙利用"中间人"
由于这一新兴业务在我国银行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即便是中间业务发展最好的银行,其中间业务占比也只有百分之十几,距离国际普遍的百分之四五十的比例还相差甚远。而对于经常与银行打交道的老百姓来说,认识中间业务的存在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学会清醒地与银行这位"中间人"打交道,对于自己经济生活不啻带来很多实惠和便利。
办中间业务
最好货比三家
如果单纯存款,那么无论在哪家银行,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储蓄品种、同样的利率,而办理汇款、保管箱、买金条等中间业务就不同了,各银行开办代理的品种、费率等都会有所不同,为此就需要货比三家,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同样是买基金,有的银行执行最普遍的申购手续费1.5%,有的银行则在网上银行等销售渠道实行最低四折的手续费优惠;同样是汇款,有的手续费封顶为50元,有的则上不封顶;同样是开通网银,有的银行有数字证书版、有的银行有移动证书版、还有的银行有动态密码版,收费标准各自都不同。
买基金等产品时
别被银行信用迷了眼
银行对许多人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信用优势,"把钱交给银行,放心",殊不知,如果是购买基金、保险等,银行只是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一旦客户买成了基金或保险买卖,相应的服务和责任就转移到了基金公司或保险公司,客户如果发生投资亏损或其他损失,就只能风险自担。
所以,当你走进银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时,一定要记住这些产品跟储蓄存款有着本质区别,特别是推销人员将它们与相应的储蓄品种进行收益分析对比时,一定要警惕推销人员利用你对银行的信任而使你盲目投资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买卖二手房时
可巧用"中间人"
一方面要小心被银行身上笼罩的信用光环所迷惑,另一方面,如果巧借银行信用,也能给自己的生活理财带来便利。比如银行出国金融服务中有一个叫留学保函的产品,就是打算出国留学的人员,在银行开立一个存单,然后银行以此为质押开立以指定境外学校为受益人的履约付款保证书,由银行信用作担保,这样就将个人信用转化成了银行信用,提高了留学人员的信用水平。再比如,人们在买二手房时会担心付款后卖方不过户,而卖方也担心过户后买方不付款,而一些银行推出的交易资金托管业务,则使得银行充当了买卖的"中间人"--买方到银行开立交易资金托管专户并存入购房款,过户手续办完后,在银行监督下及时把房款划归卖方,产权证交给买方,这样由强大的银行信用为依托,实现了买卖双方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