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解禁洪峰将至 机构暗战银行股估值
查看完整版本:解禁洪峰将至 机构暗战银行股估值
2008/5/4 20:38:58
    两市权重最大的板块即将面临解禁潮。
  4月28日,工商银行(601398.SH)向A股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28.8461亿股以及中信银行(601998.SH)向A股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5.17238亿股股票上市流通。
  受此消息影响,4月25日,银行板块整体下跌1.5%,其中工行跌幅最大,达到4.7%,中信银行跌3.22%,市场对于限售股解禁的恐惧心态可见一斑。
  工行和中信银行的限售股解禁不过是大批限售银行股解禁的先锋部队,更多的银行限售股解禁还在后面。统计显示,继工行和中信之后,浦发银行(600000.SH)、交通银行(601328.SH)、华夏银行(600015.SH)、深发展A(000001.SZ)和民生银行(600016.SH)在5月和6月均有一批限售股上市流通,合计解禁规模为165.66亿股。从5月份开始到年底,共有9家银行共计234.88亿股限售股解禁。
  套现收益可观
  “这么大规模的限售股解禁,肯定会影响到股价。”长江证券研究员贺晟指出。但从4月28、29日两个交易日的走势看,工行和中信的走势确实没有此前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28日工行和中信分别收跌2.00%和1.59%,29日在市场整体氛围的带动下,二者走势出现区别,前者上涨1.42%,后者则与上日持平。
  “解禁日期市场早就知道,应该说市场对于负面因素已经有所反应,这样等到解禁当天到来反而不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海通证券高级研究员邱志承对上述现象如此解释。
  银河证券金融业研究员张曦则从股东结构给出更乐观的预计:“限售股的这点资金量根本不会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你看看这些战略投资者都是什么公司,全是大型国企,他们根本不缺这点钱。”
  资料显示,本次解禁的工行A股由23家机构持有,包括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和平安保险(601318.SH)等9家保险公司,仅其中的前3家公司的持股量就高达11.38亿股,占本次解禁总量的40%,此外还包括华能集团、宝钢集团、东风汽车(600006.SH)和首都机场等大型国有企业。与工行的情况类似,持有中信银行5.17亿股份的20家战略配售者,也以大型央企为主。
  张曦认为,对于这些大型企业而言,投资收益主要用于市值管理,在其需要的时候才会卖,“比如公司哪年的盈利目标没有完成,为了凑数,可能会卖掉部分股票,赚取投资收益”,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减持冲动并不那么强烈。
  工行的限售股是从2006年10月27日开始锁定,占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总额的50%,当时发行价仅为每股3.12元。尽管工行股价从最高价9元跌到目前6.66元(4月30日收盘价),但是和当初的3.12元的发行价相比,获利仍在一倍之上。中信银行的股东则没有这么好运气,和当初的发行价5.80元相比,如今的7.19元(4月30日收盘价)仅有23.97%的涨幅。
  工行董秘潘功胜告诉记者:“我们和这些机构投资者交流过,他们对我们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应该不会抛售。”潘功胜认为,无论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看,目前工行股价都已经处于合理区间,而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6.1%的成绩也相当喜人。“除非哪家公司的财务有困难了,否则不可能卖”。
  减持意愿不可低估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与通常意义的“大小非”所持的非流通股相比,机构对战略配售股的套现冲动或许更为强烈。中原证券研究所此前发布的研究指出,历史资料显示,首发和公开增发的机构配售股解禁之后,股票的市场表现通常都比较差。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指出,这些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具体会如何操作,并没有公开信息,都是隐蔽性的,因此外界难以窥测。“在现时的市况下,可能并不会大规模抛售,而是逐步减持”,他们也许在预期市场还有更好的反弹。
  显示,持有工行的23家机构本次解禁的股份数量均未达到工行总股本的1%。这意味着他们的减持将不受证监会“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数1%须在大宗交易系统平台进行”的新规限制,不必顾忌减持公告和大宗交易问题,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抛售。
  尽管这些公司没有直接表态,但是或许可以从其他上市公司的表态中发现一些端倪。“东电B”(900949.SH)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其持有的兴业银行(601166.SH)、招商银行(600036.SH)、交通银行的限售股股份解禁后,将适时减持。“所以对于那些大小非是民营企业的公司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减持动力是很强的”,张曦指出,和大型国企不同,他们的逐利特性更明显,减持带来的业绩效果也更直接。
  “这些股票不过是他们一年多前打新股得来的,份额也并不很大,目的还是获得投资收益,他们没有理由会一直拿着。”一位市场人士分析,减持只是迟早的事情。
  机构分歧
  工行、中信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股的解禁潮相继来临,这将进一步考验银行股整体走势。“不可避免的,短期之内银行股的走势会受到大小非解禁的压制,市场会有所担心。”一位经理如此点评。
  在复杂的市况下,面对工行当前大批限售股解禁的情况,机构投资者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大笔买入和卖出者均有人在。
  4月28日,首日解禁当天的数据为例,根据指南针赢富数据显示,有9家基金拿出6.9218亿元买入,另外则有3家基金抛售了3.3058亿元的工行股票。而T字头的席位当天全部呈现卖出状态,5家席位共计卖出4.5958亿元。而我们知道,T字头的席位背后的力量是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意味着,中国人寿、太保和平安保险持有的股票很可能已经在悄悄卖出,基金则承接了它们绝大部分的卖盘。
  4月25日银行股大跌当天,数据显示,基金和T字头席位共同扮演了空头角色。当天基金净卖出0.7287亿元,T字头席位共卖出2亿多元。承接者则基本上为各个营业部,其中还出现了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买入0.7026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2007年以及2008年一季度银行股整体业绩仍算不错,但基金经理对银行股的走势则出现分化。汇丰晋信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在整个金融业中,银行股有相对优势,全年保持高速增长不成问题,仍然看好。”另一位已经募集完毕、即将进入建仓期的基金经理亦表示,银行股目前还相对便宜,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将是建仓的重点对象。
  但是上海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则认为,尽管银行股估值已经不算贵,但是也不是特别便宜,“若工行再跌20%以上,那我肯定会买”。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