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超市小票也极易引发“账单事故”。在大学读书的陈同学就遭遇过一份“6倍收费”的超市小票。“有一次,我在自家旁边的超市买了包6盒装的酸奶,结果收银员操作失误,在一包的价格上再乘了个6。”
很多消费者在消费后结账时,都不查看账单,导致有的不法商家在账单上做文章,收取额外费用。市消协近日发出消费警示:请您习惯看“账单”。
市消协秘书长陈继柏说,从调查统计看,主动看账单的消费者还不到半数;四成以上的人遭遇过没有账单和不对账单的困扰。
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餐馆账单成了问题最多的账单。有的餐馆服务员结账时,往往是对付账人说个数,账单却不见踪影;有的服务员虽然拿着账单过来给付账人,但付账人碍于情面基本不看账单,于是,所付出的钱是不是虚数,也只有餐馆最清楚了。
超市小票也极易引发“账单事故”。在大学读书的陈同学就遭遇过一份“6倍收费”的超市小票。“有一次,我在自家旁边的超市买了包6盒装的酸奶,结果收银员操作失误,在一包的价格上再乘了个6。”
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在交款时要积极主动地索要账单并即时核对。如果遇到没有账单的“不知情”消费,消费者可拒绝交款。
嫌长长一溜儿的账单太麻烦,是造成大多数消费者掉入“账单陷阱”的重要原因。市消协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易的“尾数相加”法。也就是说,把账单上每笔数字的尾数部分相加,往前进几位都不用计算,只要最后的尾数对齐再大致看一下有没有多出来的消费项目就基本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