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后不仅希望早日康复,而且还希望少花钱治好病,做到合理用药。怎么能看好病还能省下钱呢?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问: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药品该选哪一种?
答: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
对于前两种模式下的药品,国家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了最高零售价格,规定任何药品零售单位不得突破此价格。这类药品多数被列入了《国家基本医疗药品目录》,一般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而且价格较低的特性,可以保证用药者的正当利益,是患者用药的首选。
而后一种药品的价格则是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行制定。为获得高额利润,就有不良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将药品零售价格定为出厂价的十倍、甚至数十倍,在大量广告宣传的同时,仅将该药品放在某家医疗机构经营,而在其他零售单位无法购买。这种垄断经营导致厂家、中间商、甚至"药托"从患者身上牟取暴利。因此,患者不要轻信所谓的"广告药"、"特效药"、"邮购药",以免上当受骗。
问:"通用名"和"商品名"该认哪一个?
答:认清通用名。
一家药房的药师告诉记者,感力克、太福胶囊、快克、索拉普胶囊、感克、必康这些感冒药包装上印着的名称,其主要成分都相同,疗效大同小异。
为什么药品企业热衷于给同一种药起不同的名称呢?据知情者透露,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药品宣传,另一方面,可将老药"改头换面"成"新药"适当地抬高价格,既可以省下部分新药研发成本,又可以凭借"新药"身份从物价部门获得较为宽松的定价政策,争取利润空间。
记者了解到,我国药品使用的合法名称分为通用名和商品名两种。同一种成分的药品只有一个通用名,应当标于药品包装或说明书最显著的位置。商品名则通常印在通用名的上部,所用字体不应大于通用名的1/2。但事实上,很多包装利用色彩、图案等多种方式使商品名更加突出,让患者在买药时忽略通用名。
而市场上,药用成分、药效和剂量完全相同,但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不同的药品价格相差悬殊。例如,抗菌素左氧氟沙星的一个商品名为利复星的价格是每片1.5元,另一个商品名为可乐必妥的价格是每片4.5元。又如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每片0.18元,而成分、作用和剂量相同的百服宁每片0.8元。因此,患者在药店选购药品时可以多注意看看药品的通用名,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同种药物,避免被五花八门的商品名所迷惑。
问:胶囊、片剂还是药水好?
答:剂型不同价格不同。
同一药品制作成不同的剂型,虽然药用成分完全相同,疗效上区别一般不大,但是由于制作工艺、辅料和包装的不同,价格相差较多。
一般来讲,药品制剂中片剂和胶囊剂较便宜,蜜丸、水丸稍贵,口服液、泡腾剂最贵。例如牛黄解毒片每天用量的价格为0.6元,而牛黄解毒蜜丸为2.6元;复方甘草片每天用量的价格为0.6元,而复方甘草口服液为2.8元;1000毫克维生素C片的价格为0.3元,而1000毫克维生素C泡腾剂的价格为2.6元。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便宜的剂型。
剂量上可分为大包装和小包装。假如是急性感冒或者其他类型的急性病症,患者不必多花钱去买大包装的药品。比如,如果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服用复方甘草片最好选择30片一瓶包装的,如果是购买50片或100片一瓶的,治愈后剩余的药品很可能因为存放受潮变质或过期失效而造成浪费。(记者 崔群 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