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四步曲"让你的钱有"去"有"回" 当朋友或同事向你借钱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相信大多数人会在借与不借间犹豫不决。新浪网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共有4000余人参加,其中有3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虽然不太想借,但也不好意思拒绝",有36%的人选择了"象征性借一点,如果对方还不了,也能承受",14%的人宁愿"找个借口不借",只有12%的人选择"痛快地借给别人"。人生在世难免有周转不开之时,想跟熟人借钱周转本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有些人借了钱"忘记"还,有的干脆失去音讯,甚至有的是以借钱为名行骗……就这样,如今一提"借钱"两字,往往是借者和被借者都感到尴尬。如何避免因借钱带来的烦恼?对此,经过多方采访,为你制订理性对待借钱"四步曲"。
第一步 学会理性面对借钱敢于说不 说到借钱,可以说无人不曾借钱,无人不曾被借。生活在经济社会,难免会遇到周转困难的时候,互帮互助理应提倡,但需要指出的是,理性对待借钱不可缺少,既不要轻易将来之不易的金钱借给别人,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开口借钱,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案例:"借钱让我失去多年朋友" "一位先哲曾说:千万不要借钱给别人,因为,这不光会失去你的金钱,还会失去你的朋友。对此,我是深有感触,为了几百元钱,我和曾经交往甚密的朋友已经二十余年互不往来了。"现年50岁的王先生颇为无奈,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生的事情。"一个颇为要好的朋友找到我,说他要结婚了,我赶紧表示祝贺。接着他就说当下手头拮据,问我能不能借给他500元钱。要知道,当时我每个月才挣不到200元钱。500元钱对我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过,我们是多年的同学,还在一个单位工作,算得上是不错的朋友,何况他还帮助过我。他是电工,我家有点跟电有关的事情让他来帮忙,他都是很爽快的。基于这种考虑,我二话不说拿出500元钱给了他。" 不过,让王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到了约定还钱的时间,却迟迟不见朋友的踪影,无奈之下,王先生去他家找他。"可能是面子上的原因,到了他家我也不好意思提还钱的事情,不仅如此,还编出谎话,说什么是从此路过,顺便看看他。实际上我是专程去要债的。可是人家压根儿就不提还钱的事情。没办法,我咬咬牙,鼓足勇气问他什么时候能还给我钱。话一出口,心里别提多别扭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就这样,我都没有要来钱,朋友说刚结完婚,家庭支出过多,没有余钱给我。回到家,整天想着这件事,吃不下,睡不着。一年后,我二次登门,又编了一个谎话,说是到附近来办事,顺道来看看他。这次还是没要回钱,也许是对方刚生子,又拿不出钱还给我。就这样三番五次拖了近两年,总算是把钱给要回来了,但我俩从此也就'恩断义绝'了,为了500元钱,在单位见到有时连头都不点,更不要提逢年过节的互相走动了,20多年来我们形同陌路。" 众晓律师事务所律师任秀福:应以救急不救穷为借钱原则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在的采访中,因为借钱而导致的不良结果的个案比比皆是。 天津众晓律师事务所律师任秀福表示,以他所经手的多件借贷纠纷案例来看,民间借贷出现纠纷的情况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认账不还钱,有的是确实没有偿还能力,有的有偿还能力,但转移隐匿财产,找各种借口拒不偿还。这种情况下,往往因为债务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无法查找其财产线索,导致债权人的债权长时间不能实现,有的甚至最终也不能索回欠款,造成债权人的经济损失。而对于无法及时清偿欠款的情况,诉诸法律的案例呈现增多趋势,一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债务人的损害也是较大的,既给其诚信问题带来污点,还将面临债务追偿。 "互帮互助、救急救难等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应予以提倡。但面对借钱,也应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这样有利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有利于改掉听到别人借钱就头脑不清醒的坏习惯。"任秀福律师表示,面对再痛苦的话题都要学会冷静思考,因为人在极不耐烦的环境下,很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此,建议树立这样一个借钱原则,救急不救穷。如果别人真的发生十万火急的意外状况,适时伸出援手是身为朋友义不容辞的举动。即使这笔钱可能三年五载也要不回来,但这次的付出,对别人来说可能会改变一生的命运,所以应该救急。需要小心的是救穷,如果对方始终多次纠缠你借钱,似乎生活状况一点也没有起色。你要先控制住自己泛滥的同情心,要知道,盲目借钱给这类人,不仅不能缓解其窘境,还容易养成其惰性,最终还会使自己人财两空。
第二步 学会考量将钱借给合适的人 借钱容易还钱难,这是很多人不愿借钱给别人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既能当个对亲朋好友两肋插刀的仗义人,又能杜绝有借无还的资金外流,将资产损失尽量最小化到极限呢? 案例:两笔借款为何一损一得? 说道借钱,小刘今年就遇到了两件朋友借钱的无奈情形,但结果却迥然不同,一笔5000元的借款收回基本无望,另外一笔借款不仅如期收回,还巩固了双方的友谊。 "今年初,我忽然接到一个初中同学的电话,提出要举行婚礼,暂借5000元钱。我和这个同学初中时关系非常好,但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不过,既然曾经要好的同学开口,还是结婚急需用钱,虽然不太情愿,最后碍于面子还是将钱打到了他的账户。没想到回家和妻子说了这件事后,被妻子一番数落,说已经多年没联系了,可以说对他毫无了解,贸然借钱给他肯定要不回来。我嘴上虽然不承认,还是私下给初中同学打了个电话问问情况。没想到,这个初中同学嗜赌成性,已经向能借钱的对象都借过了,并且都是有借无还。最后可想而知,这笔钱当然成了'肉包子',现在这个初中同学的电话都成了空号,还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笔有借无还的事情发生后,小刘又遇到一个好友向他借钱。小刘这位好友和他在一个单位,在上海又谋到了一份新工作,临走时"囊中羞涩",希望小刘能借2000元,用作上海租房、生活费。 "如果是以往,我肯定二话不说就借给他了,但有了前车之鉴,我还是有所犹豫。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还是觉得我们双方有4年的交情,除了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也是接触密切,关键是朋友厚道又热心,帮了我不少忙。再说朋友临走借钱的确值得理解,毕竟上海消费水平较高,租房、生活都是一大笔开支,而朋友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有收入,多准备点应急钱也是应该的。一番考虑后,我借给了他,我觉得这笔借款风险很小,金额也不大,他要实在不还就当帮朋友忙了。" 不过,让小刘没想到的是,朋友在两个月之后便把钱还给了他,双方友情更进了一步:"五一"去上海玩,这位朋友全程陪同,还自己花钱给小刘买了往返火车票。 "通过这两件借钱事例,我觉得借钱对象很重要。如果你对他现在的情况不了解,不相信他,就不要借钱;如果你真心借,就应该给他一个信任的期限,当然也要量力而为。" 荣耀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江斌: 把握三原则让钱"有去有回" 对于借钱,天津荣耀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江斌告诉,借钱要把握三原则,这样才能将借钱的风险降到最低,让钱有借有还。首先,视借钱对象而定。朋友一般是借钱的主体,也是最容易引发纠纷的群体。所以,借钱给朋友,最大的危险不是失去钱,而是永远失去了情,做好事反而把人给得罪了。考量自己同借钱者的关系,以及求助者的信誉度。这个找你借钱的人平时的信用情况如何,是否经常找人借钱,借了不还,恶性循环,借了一圈又借到你头上,这种人怎么能借? 其次,要考虑其借钱的目的是什么。借钱买房子、买车,为什么不找银行,就算借钱能解一时之渴,你也要明白一时半会儿大笔的数目绝对还不了。借钱买背包、手机?微笑告诉他,最近为还贷款,自己手头也紧张。但如果真的是急需这笔钱,求学者借,看病者借,遇祸者也要借。助人是快乐之本,就算这笔钱真的收不回来,杯水车薪也能帮上一点忙。 再次,还要认真考虑借钱的额度。如果真的事关紧急,还坚持不借钱,就有点不近人情了。但如果打算借这个钱,你就要做可能还不了的准备。比如好友找你借钱给家长看病,你不妨老实地说,大笔的钱一时凑不齐,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只能借50%,但不用着急还。钱钟书对此便颇有心得,他从来不借钱给别人,凡有人借钱,他一律打对折奉送。比如有人借200元,他说我给你100元好了,你也不用还。这是个好办法,有钱还的自然不会白要人家这100元,没钱还的你也别再想法去追讨,人家得了你的奉送心里还会感激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