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降息"效应7月爆发 理财产品收益步两极分化
查看完整版本:降息"效应7月爆发 理财产品收益步两极分化
2012/6/19 12:56:07
  本次降息之后,银行理财市场再一次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数据,到6月14日,今年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1575款,较去年同比增长24.60%。在产品数量和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收益率却呈现出逐月小幅下行的趋势。这次降息,距离5月12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足一个月,这将会带来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继续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带来"负面"影响。
  "负面"效应显现收益率缩水
  "降息"效应预计爆发于7月初
  受流动性宽松的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之中。一季度由于政策宽松预期不太明朗,那时候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维持在5%以上。
  到了5月份,今年首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于是银行理财产品二季度收益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5月份,6个月-1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还保持在5%以上,为5.1806%;6个月以下期产品平均收益率降至4.80%以下。同时,目前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不能"等",遇到适合的产品应尽快下手。
  进入6月份以来,产品收益下行趋势更为明显,截至6月14日,本月6个月-1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降至5%左右;6个月以下期产品平均收益率降至4.55%以下。
  而央行三年半以来的首次降息,会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幅度更大。
  "降息"效应预计爆发于7月初
  不过由于理财产品本身的审批需要走流程,因此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不会体现降息的效应。
  "这周我们行在售卖的理财产品,收益和前一周差不多。这里有一个时间差问题,这周所售产品大部分是一个月前就已经设计好,并排定发行销售计划的。"光大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部徐春孝表示。
  据了解,一款产品从设计到和客户见面,大致需要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半个月到一个月前就已经设计完并测算收益,并且排定最后的发行日期;提前10天向当地银监会申报发行,在获得通过后方可销售。
  因此本周发行的产品收益反应滞后,还不能体现降息之后真实的收益水平。
  但有读者或许会有疑问,既然产品是降息前设计的,那么为何6月份以来产品收益已经出现大幅下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下滑更多地应该被理解成为5月份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而带来的流动性宽松所致。近期,资金市场上SHIBOR持续在低位运行、票据资产收益大幅下降,尤其是票据直贴利率,目前5%以下的贴现率较去年13%左右的峰值已跌去六成,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资产回报率难以支撑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因此产品收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另外,6月份正好是二季度、半年这个比较微妙的考核时点,银行还是非常需要通过理财业务来拉动存款,因此可以预见各银行近期在产品收益设计方面都较为谨慎,降息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很明显,政策效果体现估计会在7月初之后。客户不妨抓住这次时机,在6月底前"扫货"。
  百万起步已不罕见
  市场定位将进一步分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收益普遍下滑的同时,银行通过抬高起售门槛来降低管理成本,掌握优质客源的趋势也更明显。和以前常见的10万元、20万元起售的标准相比,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发售百万元门槛的理财产品。
  兴业银行()"2012年第十六期万利宝私人银行类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7.5%,但投资期限长达5年(1794天),其投资门槛就要100万元起。
  另外,已经和平安合并的深发展()发行的"聚财宝和盈计划2012年7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一年期的预期收益率为6%,但投资门槛至少要50万元起。
  投资门槛最高的民生银行()"2012年第032期尊享款非凡资产管理季增利理财产品",想买这款产品需要至少100万元,92天期限的投资收益率为4.9%。
  事实上,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榜单中,百万元投资门槛并不鲜见,除民生银行多款产品外,广发银行、招商银行()都有初始投资金额在100万元的产品发行。而光大银行、深发展银行还各有一款产品的投资门槛达到500万元,3天投资期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3%和3.2%。
  市场定位将进一步分化
  首先是短期理财产品和中长期产品的收益将出现"分歧",中长期产品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一些。
  尽管受降息和资金面持续宽松预期的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进入下行通道,但理财分析师普遍认为,中长期理财产品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统计显示,6月份前两周,发行量占比最大的1-3个月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674%,如此看来,这与1年期存款利率相比依然保持优势(目前,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和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上浮了1.08倍,调整后为3.5%,而大部分城商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上浮了1.1倍,调整后为3.575%)。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多位理财分析师认为,近三个月的CPI数据都维持在3%左右,而目前不少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是能够达到4%以上,如此一来,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相对可观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最近开始发力的城商行。由于这些以往非主流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的参与,今年1至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22.46%。未来宽松政策可能会继续。对银行理财市场而言,可以预计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可以持续,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行,但中长期产品收益率相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会继续保持优势。
  另外在客户定位方面,各家银行也开始自动分层来争夺客源。
  今年以来,城商行产品多面向普通客户发售;国有大行面向中端市场的产品占比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立足中端市场的同时,积极向高端市场拓展;外资银行则主要锁定高端市场。从产品发行情况来看,近期组合投资类产品成为发行主力,一改去年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独领风骚的局面。通过对银行产品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一些银行根据其自身经营特点和优势,在产品发行中形成了固定偏好的资金投向,并且随着理财资金投资领域的加大,逐渐构建出阶梯状的产品风险特征。这样,理财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银行理财市场会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格局。
  "四招"锁定高收益产品
  面对当前理财产品收益进入下行通道的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选择期限稍长的产品来锁定较高收益。
  在准确评估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组合投资类产品进行购买。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收益,主要受市场流动性因素影响,因此降息对该类产品冲击最大。而组合投资类产品的理财资金投向多个投资标的,其中非固定收益类资产受降息影响较小,因此目前产品收益较为稳定。
  选择银行时,投资者可多关注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在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转型的变革时期,城商行也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将市场定位在普通客户。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同样的投资期限、风险对价,以及投资起点下,城商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高于其他银行。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今年城商行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5.0152%,高于国有大行(4.4164%)、股份制商业银行(4.9977%)以及市场平均水平(4.8596%)。目前,民泰银行在发的一款期限为183天理财产品,收益可以做到5.8%,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属不易。
  同时,购买理财产品也应选择时机。如在端午节前,不少银行会推出"节日特供"产品,上浮收益率以吸引客户;另外,本月月末是银行的半年考核时点,从6月前半个月产品收益情况来看,6个月以下期限的短期产品在第二周的收益率较第一周有小幅回升,预计到6月下旬,各银行都会发行"冲时点"产品,提高收益率来吸收存款,对投资者而言这将会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一个好时机。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