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中国文物造假地图:洛阳高仿唐三彩故宫也被骗
查看完整版本:中国文物造假地图:洛阳高仿唐三彩故宫也被骗
2012/4/6 9:54:39
  埋古墓敲破痕

  洛阳南石山村仿造唐三彩

  3月30日,洛阳南石山村一家文物复制品工厂内,工作人员在给"马"上釉彩

  作旧是仿造的关键步骤,甚至会埋入土中

  作旧先要杀光,让表面变得润泽

  一批烧制好的素胎被搬出窑
  南石山村做唐三彩经历了几起几落
  过去: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整个洛阳都在学做唐三彩,仅南石山村就有180多家工厂。上世纪90年代,从纯粹做工艺品到做仿古品
  现在:有70多家唐三彩工厂或作坊,做仿古品的有40多家
  未来:因以假乱真而兴盛,也因假得太有名而逐渐失去市场。对自身如何定位,是南石山村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民间"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公布文物贩子会与土专家联合骗买主
  南石山村仿造唐三彩流程
  选料例如质量好的高岭土
  塑形高仿品由艺人雕塑,工艺品用模具成型
  素胎烧制用电窑、煤窑或柴窑
  上釉每家釉料都有自己的配方
  二次烧制
  作旧用配料杀光,埋进古土
  流向市场古董贩子、古玩市场、 工艺品商店等
  3月,一专业网站发布《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文物造假再引关注。洛阳的南石山村、烟涧村等被"点名"。其中,南石山村以唐三彩"重灾区"出现。
  南石山村目前有70多家仿制唐三彩的手工作坊或工厂。各家手艺不同,产品命运不同。有被文物贩子拿去当真品卖的,有在古玩市场低价销售的,也有批量生产的旅游产品。南石山村有过文物贩子蜂拥而至的"盛况"。不过,因以假乱真而兴盛,也因假得太有名而逐渐失去市场。对自身如何定位,是南石山村需要面对的发展问题。
  位于洛阳近郊的南石山村,又一次被关注,是因某专业艺术网站发布了调查文章并公布了"中国文物造假地图"。这份地图上,南石山村被标注为唐三彩高仿地,"当地农民个个是造假高手"。
  一个规定
  配料"传儿不传女"
  釉色配料,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即使没秘方,也要遮掩一下做样子
  走进南石山村,时光仿佛倒流。路边的人家几乎每户都有馒头窑,在低矮的平房里,堆着沾满了泥土的唐三彩和各种陶俑。缺腿断尾的唐三彩马躺得七零八落。在当地,家家户户挂的牌子都是"仿古"。没有村民认为自己造假,"我们是仿造"。
  南石山村不缺传人。村子里到处悬挂着"世家"、"三彩传人"、"大师"的牌子。通常情况画着一个老人,神态凝重地捧着唐三彩。
  南石山村和唐三彩的渊源,上溯不过百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至邙山,在南石山村附近发现大量唐三彩。南石山村人有制琉璃瓦的手艺,最初修补破损的唐三彩,后来有了烧制的手艺。手艺流传到现在,不是谁都有能力做高仿品。做得好的几家,都有"独门秘方"。村支书高新宽说,上世纪80年代时,邻居之间还会互相教手艺。到后来,手艺分出层次,秘方更多是各家传承。在村子里,提起传人,村民会上溯到最初的老艺人,谁家是真传,谁家是旁系,分得清清楚楚。
  南石山村,更多村民卖唐三彩和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和低仿品。一匹崭新的唐三彩黑马卖150元,唐代人俑50元一个。为了能有一点古旧的效果,人俑上沾了点细土。"像古墓里出来的带点土腥。"村民郭尚武说。人俑做工并不精致,主要搭配着新的工艺品卖。郭尚武说,"哄哄不懂行的人没问题"。
  真正重要的是塑形。"要对着真唐三彩塑"同样有着大师称号的张二孬,年轻时颇见了不少真的唐三彩。那时候常有破损的唐三彩送到他那里,他少要钱甚至不要钱,只希望能多看几眼真东西。跑博物馆,不让照相就站在那里临摹。有的博物馆要做复制品,赶紧抢下机会。
  当然塑形"靠的也是天分和多琢磨",形是一切的根本。塑好形,上窑烧。唐代用柴窑,大师们自然也要用柴窑。但这更多的是种宣传手段。"电窑容易控制温度,更好烧。"张二孬说。"釉色配料是秘密,传儿不传女。"高水旺说。
  一套流程
  时光"穿越术"
  古墓土会让埋在里面的东西有一股"香瘴气",新三彩便有了古代的气味
  一件高仿的唐三彩,经历塑形,烧制,上釉,再烧制成型。它需要迎接最关键的一步:"穿越时光"--作旧。
  真正的唐三彩在墓里埋藏千年,高仿品则需要在几个月或几年里走完这一步。首先,是杀光。刚烧制出的唐三彩,浑身是直愣愣的"扎眼"。杀光能让它表面变得润泽柔和。这一步自然也是秘不传人。张二孬说,有人用氢氟酸,往往杀得太狠,表面喑哑。他们家有特殊配料,不过也不见得每次都能杀好。
  对付用酸杀的唐三彩,一度古玩收藏者学会了闻味道。闻起来有酸气,自然是假的。杀光之后,如果需要进一步作旧,则进入了掩埋程序。土,最好是古墓里的土。地处邙山,遍地是墓,找到这样的土并不难。埋入地下,少则几天,多则数年。埋在土里的新三彩,釉面吃土,整个表面愈发湿润。原来的芝麻片因为吃土会变得微微上翘。"有油光,又汗津津的,像是马在流汗",张二孬说这就更有古代神韵。
  墓土会让埋在里面的东西有一股"香瘴气",新东西就有了古代的气味。有了气味,还要穿一身土衣服。唐三彩多从墓地被挖出来。墓地里的土本身有不同,经千年,土在墓里器物上的累积是一层层的。这非人力所能模拟,但还是有缝可钻,"隔断时间自己用水灌一灌"。
  除了层次,土里面还要有草根。真正出土文物的草根其实是树很小的根须,根非常坚韧。古董商人韩飞说,现埋在土里长出的草根纤细易断。到这一步,从形态上说已非常接近。但器型太过完整,难免引人怀疑。为配合墓里出土,多有残损,有人会敲下马的一条腿重新沾上,显得有破损痕迹。至此,一件高仿品完成。
  一次乌龙
  以假乱真的事件
  那一年,潘家园市场突然疯了。唐三彩刚烧好,连作旧都不用,一到市场所有人都抢
  在南石山村,这是一个被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是一个至今不断被争夺的故事。高水旺说自己是故事的当事人。而在邻近村庄,有个叫高小飞的村民,专门制作北魏陶俑,他的支持者说,他才是真正的生产者。
  1994年,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陶俑。在这之前,有北魏大墓被盗的传言,也有小浪底挖出文物的传说。专家鉴定这批为真品北魏陶俑,国家级博物馆拨款进行了"抢购性收购"。"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80万,故宫花了10万。"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曾回忆。
  但东西却越收越多。最后经调查,这些"北魏陶俑",出自南石山村。高水旺说,当时是有人让他按照图纸订做的。高小飞回忆起当时,说那时候一个陶俑,两三万也能卖出去。张二孬还记得当时的盛况,潘家园市场突然疯了,什么都收。家里的唐三彩刚刚烧好,一出窑就背着上北京。"连作旧都不用",一到市场,所有人都在抢,"管你是唐朝的还是北魏的"。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二十多天,戛然而止了。这算是高仿品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一次宣传
  "上电视给上坏了"
  全国人民都知道是假的了,还有谁买?这个行业就不该上电视
  张二孬认为,这个行业就不该上电视。"全国人民都知道是假的了,还有谁买?"南石山村里人从来不自己去卖。做是做的,卖是卖的。文物贩子可以漂泊不定,村里的人是有厂子的。文物贩子的队伍基本稳定。有人卖了几件,赚了大钱,退出这行。"有退的就有进来的"。
  现在,"洛阳本地买的多",当作工艺品和旅游品送人。张二孬把原因归结为村里某些人高调宣传。"全让上电视给上坏了"。全国人民都知道是假的了,还有谁买?他认为,这个行业,就不该上电视。以前知道的人少,文物贩子一坑几十件能卖几百万,现在"文物贩子卖给谁去?"
  高调宣传,他指的是同村的高水旺。最初是央视在2004年重新把北魏陶俑事件翻出来,采访了高水旺。这个传奇故事又重新流传。后来高水旺又几次接受采访,宣传村里的唐三彩。
  一类专家
  "掌眼"的人
  文物贩子有时会收买一些土专家,两方一起骗出钱的老板
  真的和假的就是不一样。能做到以假乱真的高水旺和张二孬,也这样认为。洛阳本地的收藏专家刘林民说,"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真伪"。难在古代的气韵,现代始终难以仿制。不过对更多的人来说,没有机会练出这样的眼力,应运而生的是帮助鉴定的专家。
  古董商韩飞说现在老板们买东西前都会找专家鉴定,鉴定好了再买。鉴定唐三彩,最好的专家在洛阳,"土专家最灵"。这些土专家被称为"掌眼"的人。他们成为了文物贩卖者和买者的一道防护门。但有时候这道门也会监守自盗。
  韩飞说,文物贩子有时候会收买一些土专家,两方一起骗出钱的老板。土专家说是真的,老板自然会深信不疑。"这样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
  洛阳民间的鉴定专家徐静超,曾帮浙江的一名老板看过买好的唐三彩,"一看就是仿制品"。这名老板在2011年花大概80万买了几个唐三彩的马和骆驼。买之前,已经找人看过。
  有50多年收藏经验的刘林民,明显感觉到现在古玩市场的不同。收藏者蜂拥而至,就算价格高到离谱,还是有人前仆后继。"现在的市场全乱了",刘林民说。有的专家也进入了文物市场的利益链条,收藏者突然发现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徐静超说,测试物质老化年代的碳-14早就被造假者攻破。通过反复的X光照射可以让年代混乱。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人的眼力。相信谁的眼力更是个问题。土专家和文博系统的专家都有走眼的时候,至于是主动还是被动走眼,很难辨识。
  一种"复制"
  转型试验
  对未来,有人说,这是仿古村的机会,也有人说,整个行业要垮了
  现在的南石山村,有4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做的仿古复制品,大的唐三彩中国马,标价大多是数万元。在文物市场上,真正的器型完整端庄的唐三彩,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来村里的贩子少了,买唐三彩送礼的多了。"手工仿古作品有它的收藏价值",高水旺说。买仿制品的人大多看重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有鉴定书,在唐三彩复制品的底座上写有制作人的名字。
  慢慢的村子里专门做仿古的,也开始做现代工艺品,薄利多销。南石山村做唐三彩曾经几起几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整个洛阳都在学做唐三彩,仅南石山村就有180多家工厂。作为工艺品的唐三彩沦为地摊货。马路上堆满了卖唐三彩的人,价格互相挤压,很多厂家垮掉。从纯粹做工艺品,到上世纪90年代做仿古品以假乱真,南石山村现在又要经历一个轮回。
  现在的南石山村,有70多家在做唐三彩。工厂和小作坊几乎各占一半。做仿古品的有40多家,纯粹的新工艺占到了20多家。对未来,南石山村的村民各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整个行业要垮了,也有人说,这是仿古村的机会。他们更愿意接受"复制"两个字,很多人都拿菜刀比喻,"我卖菜刀是让你做美食,你杀人,能怨生产菜刀的吗?"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