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20年后养老靠什么 考虑通胀90万只够“吃饭”
查看完整版本:20年后养老靠什么 考虑通胀90万只够“吃饭”
2012/4/5 9:58:45
[第01页] [] >>




  房子,保险,储蓄,实物投资……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我们在选择养老途径时应该扬长避短,从自己熟悉的、有一定心得和把握的领域着手,逐渐形成比较丰富的投资结构,实现多种收益来源
  ■本期"智囊团"
  刘禹:浦发银行长春分行西安大路支行副行长、浦发银行总行财富专家顾问
  董雪峰:建设银行西安大路私人银行客户经理
  龙蕊: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个金部沃德客户经理
  张勇: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吉林分公司首席理财规划师
  欧景新:吉林省金银珠宝城业务部主管、黄金投资分析师
  邓昱:长春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经理
  (注:排名不分先后)
  "目前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如果CPI为3%,20年后要保持目前生活水平,一年就需要9万块。假设你离退休还有20年,退休后还要再活20年,那么你需要的养老费用是242万元。如果你现在月薪是4000块,薪水的涨幅也是每年3%。那退休时的养老保险金总共也只有37万元,但是你需要242万,连这个零头都不够,怎么养老?太可怕了!"
  --摘自郎咸平博客
  实际需要242万养老钱,而养老保险金只能提供37万,其余的205万元从哪儿来?--最近,知名经济学者郎咸平关于养老保险金"零头都不够"的言论再度引发人们对"养老"话题的极大关注和争论。
  我们靠啥养老?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或多或少的担忧,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对于70后、80后来说,一连串现实的问题正摆在面前:"4-2-1"结构家庭正在增多,未来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各种风险敞口加大,很多人不知道按照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会有多少钱。而所谓的"养老储备"也在被不断高涨的CPI蚕食……尽管我们相信,20年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保障体系一定会不断地完善,但养老、退休规划是幸福人生的重要一环,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做足功课,会让你的生活锦上添花。
  本期财迷进修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年后靠啥养老最靠谱。
  ■先算算
  需要多少钱才够养老?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长春人平均预期寿命80岁。按照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来推算,为退休后积攒20年~25年的"养老钱"是必要的。那么,对于那些20年后面临退休的70后、80后来说,需要多少钱可以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这笔账该咋算?
  理财专家们普遍表示,对于20年后的生活成本只能是预估。因为未来20年,包括通胀因素、社保体系、社会福利制度、收入水平等都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只能参考过去20年的通胀数据,以及当前人们生活成本情况作出大致判断。
  抛开通胀 25年至少需30万
  对于以当前生活水准做参照的方式,刘禹表示认同:假设每位老人月支出1000元,按55岁退休活到80岁为例,需要准备25年的养老金,大致成本为1.2万元×25年=30万元。但这并未考虑通胀因素,如果按年通胀率5%来计算,就意味着如果第一年的成本是1.2万元,第二年就会是1.2万元×1.05=1.26万元,每年递增。实际上,25年的养老成本要远远高于30万元。
  考虑通胀 90万只够"吃饭"
  那么,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具体会怎样?张勇提供了一种粗略计算方式:按现在一顿饭10元标准,每人每天的基本生活成本是30元,每月就是900元。按4.4%的年均通胀率计算的话,20年后,一顿饭的成本要增加到34元左右,每人每天的基本生活成本就达到100元左右,一年3.6万元,25年要90万元。"这90万只是吃饭钱,还未考虑穿衣等其他生活需要,实际成本要远远高于90万元。"张勇称。
  再加上医药费 105万打底
  "退休后应酬费、服装费和交通费等项目会减少,而医药费会相应增多。"董雪峰认为,假定包括医药费用等,每月的生活成本约3500元,则每年需要4.2万元。当然,如果考虑通胀,再满足旅行等需求,这个数字会更多。
  按照25年的退休养老时间来简单测算一下:每个月的家庭支出为3000元(按照最低生活标准):3000元×12个月×25年=90万元;医药费用每月500元(重症疾病等不列入):500元×12个月×25年=15万元。我们可以测算出养老支出共计需要105万元。
  另外,如果考虑通胀因素,每年的通胀率即便仅3%,20年后通胀将把您的105万吞掉一半,最终的实际购买力将只有57万元。
  估算出我们需要多少钱养老只是第一步,此后,用哪种方式攒够养老钱才是关键。房子,保险,储蓄,实物投资……哪一个更靠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此,我们的专家"智囊团"给出了一些规划和指导性建议。由于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各异,在选择养老投资途径时必须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抵御通胀、失业及人身意外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另外,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地调整不同风险资产的配置。
[第01页]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