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化名)近日手头有十万闲置资金,打算投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逛了多家银行后,她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没有之前了解的那么高,30天期以内的理财产品也早就停了。虽然有些银行推出了32天、38天的理财产品,且收益率在5%以上,但基本门槛都在500万以上,这让小叶望尘莫及。 "要不考虑一下货币基金?现在收益率比理财产品高,我自己也买了很多。"一位银行理财经理一边私下建议,一边打开自己的账户给她看。如此之高的收益率确实吸引了小叶。经过一番思量,她申购了某只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货币基金。 自2011年底30天期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被全面叫停,货币基金借势成为短期理财新宠。一时间货币基金巨额申购不断,一些基金公司甚至开始限制申购。尽管此番"瑜亮之争"货基"抽水"短期银行理财,却又面临着另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分级债基A类份额。在降息预期下,后者的魅力可能更胜一筹。 货基夺回部分失地 热销导致"限购" 被货币基金吸引的,不只是小叶这样的中小投资者,甚至连某基金的投资总监也对其偏爱有加。某基金投资总监就表示,他们的投资途径本来就少,投资基金通常还有至少持有6个月才能赎回的规定。出于个人的资金有保值增值的需求,货币基金非常合适。据他介绍,他所投资的货币基金收益还不错,尚没有赎回的打算。某货币基金经理也向中国证券报透露,目前投资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其所管理的货基近期份额仍在增加。 货币基金的热销甚至导致了近期已有多只货基宣布以不同方式"闭关",包括暂停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制大额申购,乃至直接暂停申购等。华安现金富利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自3月7日起暂停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大额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此外,某基金公司货币基金B份额收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吸引了大量资金关注。货币基金火爆的申购也触发了基金公司的"防洪"意识。为了保护原持有人利益,该货币基金决定将原本每户每日可申购一亿的份额大幅缩减数十倍,每户每日可申购量仅为百万级别。 "去年年底叫停了30天以内的银行理财之后,同样具有流动性和收益率优势的货币基金更受投资者偏爱。"工银瑞信货币市场基金经理魏欣介绍,投资者选择货币基金可以将其收益率与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进行比较。 海通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王广国指出,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型基金可以随时申赎流动性更好,而且最低申购额较低。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收益类型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保本固定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等产品,高中低风险都有,而货币基金基本上风险小,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货币基金仍以申购为主。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2011年四季度货币型基金实现净申购1664.62亿份,而期初总份额为1265.22亿份,份额增长超过了130%。中国证券报从一些基金公司了解到,一些货币基金今年一季度仍然迎来了申购热潮。但有分析人士表示,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一旦收益率不及预期或是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货币基金积累了多少份额,就有可能转化为流出多少份额,并最终引爆流动性危机。 控制规模提前"防洪" 2006年,货币基金的惨淡行情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很多基金公司都在货币基金上赔了钱。"许多投资者只看到了货币基金'一枝独秀'、'红红火火'的一面,做着无风险高收益的美梦,却不知道货基也有恐怖一面。"对于货币基金当年的溃败,某基金经理如是说。 该基金经理表示,当年是低利率的环境,货币基金一味追求规模,甚至违规操作,以追求更高的收益。但随后市场利率大幅上行,投资者大幅赎回,导致货币基金规模急剧缩小。为了应对赎回,货币基金只能提前出售未到期债券,产生了部分变现损失。此外,当时提前支取存款要付罚息,存款被大幅支取也加剧了货币基金的亏损。据他介绍,有些基金公司当年股债产品表现良好,但最终却出现了亏损,这跟货币基金风波也有一定关系。一些基金为了应对货币基金赎回的流动性压力,不得不打乱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和债券等品种的操作节奏,先兑现应付货基赎回,最后又被迫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