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的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不少挂钩股票、海外基金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然而,一直以稳健著称并被广大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所钟爱的国有大行今年来也开始爆出理财产品亏损,不少投资者表示,现在不仅一些外资银行结构产品不可信任,就连中 由于去年的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不少挂钩股票、海外基金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然而,一直以稳健著称并被广大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所钟爱的国有大行今年来也开始爆出理财产品亏损,不少投资者表示,现在不仅一些外资银行结构产品不可信任,就连中资银行的一些产品也开始亏损了。 银行理财产品表现不佳 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一向因稳健而受到投资者青睐,但近来"滑铁卢"事件却时有发生。春节过后,工商银行的一款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到期时净值只有0.8356元,亏损了将近16%,从而拉开了中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序幕。 在工商银行的网站了解到,工行这款2010年发行的第1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为20万元,计划募集金额为1亿-5亿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理财期限为两年,产品运行起始日为2010年1月29日,2012年1月29日截止。但是到1月30日,该产品的到期净值只有0.83元左右,这意味着投资者要承受近16%的亏损,若按照最低投资20万元来计算,到期只剩下16.6万元左右,过程中不能申购或赎回。这理财却越理越亏,着实让投资者苦不堪言。 而除了工行以外,中信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系列产品净值也几乎是全线亏损。根据中信银行的最新公告显示,中信银行代客境外理财2号的人民币参考净值为0.5461元,这就意味着,如果投资者仍持有该理财产品,亏损竟达45.39%。该产品的投资门槛为人民币5万元,这也意味着购买这款产品的投资者至少亏损22695元。而中信银行代客境外理财其他3款产品,代客境外理财3号、4号、5号产品同样表现不佳。3号产品到期人民币结算的净值为0.8678元,亏损13.3%;代客理财4号产品到期人民币净值为0.6620元,亏损33.8%;2011年到期的5号产品亏损相对较少,净值0.9287元,亏损不到8%。对于那些抱着保值增值的心态的投资者来说,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挂钩股市产品生波澜 由于2010年资本市场情况不佳,去年也已经陆续有挂钩基金、股票等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理财越理越亏已经让不少投资者难受,但亏损后一次又一次展期,展期之后等到的仍然是亏损,这无疑是在投资者的伤口上撒盐。 平安银行于2007-2008年发行了盈丰0708、盈丰0712、安盈0808三款基金优选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几经展期后于去年8月开放赎回,赎回时理财单位净值分别为0.6996元、0.6639元、0.7746元,这意味着这3款产品分别亏损30.04%、33.61%、22.54%。去年到期的华夏理财人民币创盈7号也是在当时创下了巨亏的又一款基金类理财产品。 以平安银行的盈丰0708产品为例,该产品当时号称预期年收益率6%-25%,且上不封顶,这一收益率在当时极具吸引力。根据产品说明书介绍,该产品的投资范围为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现金类资产。现金类资产主要包括新股申购、银行存款、国债回购等经委托人认可的其他投资。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占投资总额的80%以内,新股申购等现金类资产占投资总额的20%-100%。盈丰0708历经两次展期,但仍然未能扭亏,该产品在去年到期时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到30.04%。 据统计,今年节后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076款,产品规模达到10552.28亿元。但是在这些产品中,高预期收益率产品却是凤毛麟角。而预期收益率等于或高于6%的产品仅有80款,占比为7.4%。高预期收益率产品的稀缺导致供不应求,因此市场上频频出现高预期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遭到秒杀的情况。 当前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主要为股票、指数、汇率及大宗商品的高风险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有投资方向涉及债券、银行拆借、信托贷款、货币市场工具等的资产组合类产品以及通过单一信托计划投资于A股市场的理财产品。理财分析师表示,无论是结构性理财还是股票型信托计划产品,其风险都是相对较高的。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外资银行均有发售。但从适用投资者人群来看,外资银行发行的这类理财产品比较适合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投资者。而中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较适中,一般会有最低收益率的保证,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且可以承受产品到期后可能仅获得与活期存款利息相当收益的投资者。 而第二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主要为资产组合类产品,投资方向涉及债券、银行拆借、信托贷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投资。这类产品由于风险较低,预期收益率水平适中,所以遭到市场热捧。 目前多家银行依然发行通过单一信托计划投资于A股市场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也是多家银行遇到了"滑铁卢"的产品,大面积的在约定到期日出现净值亏损的情况。不过,经历了去年的大跌后,目前各家银行发行这类产品时,在理财产品结构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一定的风险防控措施。 投资者谨慎选择勿盲目 在投资市场上,收益和风险总是成正比的,银行理财也不例外。当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保本型产品几乎占到了2/3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保本的挂钩型理财产品。根据获取本金和收益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通常情况下,购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可以保证本金安全。此类产品的保本有期限限制,一旦提前终止或赎回,就不在承诺范围内。同时,保本型产品规定的保本期限较长,这类产品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但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银行不保证投资者在到期日获得100%的本金,也可能损失部分或者全部本金,产品收益也不确定,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据理财分析师指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不要盲目跟风。在购买产品前,还要仔细阅读产品信息,并且反复阅读,看自己是否已经足够了解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否能够承受理财产品所蕴藏的风险。有很多投资者在衡量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值得购买时,往往只片面地看其预期收益率,挑选高预期收益的产品。但实际上,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来说,应尽量选择保本型产品,或者是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等较为稳健的理财产品。 投资理财产品和投资股票一样,都是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资金,比如要用来购置房产的资金就不建议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另外,理财产品在存续期间,都有规定的封闭和开放期,有是否能够提前赎回的条件。投资者要充分阅读并向理财经理了解此类的信息。对资金投向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 此外,理财分析师还向表示,即便是投资理财银行产品,投资者还要学会止损,当出现亏损,特别是大幅亏损时,千万不要贪图所谓的手续费便宜等因素,无休止地进行展期,因为很多例子说明,不少理财产品在展期内亏损幅度反而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在续投理财产品时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