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的观念逐渐普及,信用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起,中国信用卡进入了几何级数的增长阶段,最近几年体现得更加明显。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信用卡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截至2007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2%,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2007年的新增信用卡数量更是超过1000万张,发卡总量突破2000万大关。近日,国外一则因不堪信用卡重负而导致的自杀事件,在网友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关注的目光也转向了潜力巨大的信用卡市场。
80后白领成“卡奴”
相比国外成熟的信用卡市场,我国的信用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信用卡的“滥刷”现象已经不再稀罕。前几天,参加工作四年的小薛通过本报理财热线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无奈,“每次看到我的账单时,总会大吃一惊,不经意间一个月又‘刷脱’了好几千,然后就进入想方设法还款的痛苦阶段。我的收入还算可以,但为了按时把钱换上,有时候甚至还需要借钱,最夸张的是今年二月份,我刷卡居然刷了两万元,在父母的赞助下才度过了这次财务危机。”
其实,像小薛这样一拿到工资就在盘算怎样分配工资才能躲过财务危机的人不在少数。 随着“超前消费”的观念逐渐普及,信用卡透支对人们而言已经不再新鲜,再加上近年来,“信用卡大战”日趋激烈,因此造成了不少年轻人在刷卡时缺乏理性。无奈的小薛向记者透露,“为改掉乱刷卡的习惯,我现在都把信用卡放家里,等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消费。”
盲目透支不可取
理财师分析认为,小薛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少年轻人的工资收入并不低,但工作了几年仍然几乎没有积蓄,其中因信用卡而导致的过度消费占了不少比例。从科学的理财观来讲,使用信用卡盲目透支这种潇洒消费方式并不可取。理财师建议,类似小薛这样的都市白领应该学会正确的理财方式,要利用现在收入高、负担相对小的阶段,进行必要的资本积累,同时,克服满足虚荣的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为今后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更好地养成理性消费的重要措施。“‘定额定投’是非常好的一种‘懒人’投资策略。根据金融市场的不同情况,每个月用固定额度的可支配收入进行投资,随着时间的积累,金融资产的增长效果会越发明显。”
《银行卡条例》应尽快出台
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人均持卡量、普及率,还是信用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信用卡贷款余额在个人贷款余额中的占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要使我国信用卡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除了需要银行不断创新产品、提升风险管理以及加强中后台建设外,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今年3月份曾呼吁,尽快出台规范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银行卡条例》。马蔚华表示,“我建议在调控贷款规模、制定呆账核销及产品创新等政策时充分考虑信用卡产业的特殊性,予以鼓励、扶持和引导,并改善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和个人征信体系,尽快出台规范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银行卡条例》。”记者 吴旭晖
相关链接
英国一男子因不堪信用卡重负而自杀
65岁的卡伦总共持有英国银行和商家发行的22张信用卡。由于入不敷出,常常不得不“借东墙补西墙”,最终累计欠款高达13万英镑。一天之中,他曾接到过20个催债电话。走投无路之下,卡伦选择了自我了断。自上世纪60年代英国巴克莱银行发行全球第一张现代意义的信用卡以来,持卡消费现已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伦敦数据监测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英国大约6000万人口所持有的信用卡数为6700万张。如果将借记卡和签账卡等全部计算在内,每位英国人,不论男女老幼,平均拥有两张卡。 记者 吴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