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空巢老夫妻如何灵活理财 活为要务巧是关键
查看完整版本:空巢老夫妻如何灵活理财 活为要务巧是关键
2012/2/13 10:46:21
  文/南溪

  “儿子去澳洲定居了,现在就剩我们两口子喽。”

  今年58岁的邱先生再工作两年就要退休了,邱太太已经赋闲在家。令老两口欣慰的是,他们大多数的人生目标都已完成,两人唯一的一个孩子在澳大利亚念完硕士课程之后,已经在当地找到工作并取得了绿卡。

  几年前,当儿子有出国定居的意向并征求父母的意见时,邱刚夫妇虽然感到年老之后,儿子不在身边不免有些寂寞,但考虑到儿子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还是支持了他的想法。如今,老两口仍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每月结余尚可

  邱先生目前在广州一家国有企业担任工程师,公司这几年日益发展壮大,效益还不错,他现在每月工资为10000元左右。邱老太退休之前在一所学校任教师,目前平均每月能够领到的养老金约为3500元。

  两人目前每月的日常花销平均每月约为3500元。另外一项较大的开支,就是健康医疗的开支,医药费主要由医保报销,自己承担的不多,但加上一些营养保健品方面的开支,每月也需要花费1000元左右。此外每个月花费在订阅报刊、健身、购物等方面的费用大约1000元。这样算下来,平均每月能结余8000元,应该说还属于舒适水平。

  年度性收支方面,邱先生每年能从公司得到的年终奖约为2万元。邱太太因为已经退休,就没有年终奖可以拿了。这几年,老两口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去澳洲看望儿子,每次花费的费用约为2.5万元,如今这笔探亲费用已经由儿子来补贴了。除了看望儿子之外,也会在儿子所在城市附近的一些景点逛逛,这样的话,每年就不用再安排旅游了。

  家庭资产多为储蓄

  当初,为了要资助儿子出国留学,老两口卖掉了家中的一套房产,目前家中只有一套用于自住的房产,两室一厅,市值为200万元左右。

  幸运的是,儿子一直以来都比较孝顺,留学期间,虽然父母给足了学费和生活费,但他还是坚持勤工俭学,因此当初售卖房产所得,除了支持儿子深造之用,后来还结余了80万元。因此,目前老两口目前的积蓄已经达到了120万元。其中50万元买了国债,另外50万元存了银行的定期,20万元存了银行的活期。

  虽然儿子一直说将来他会归还父母资助他留学的费用,但是老两口考虑到儿子将来花钱的地方也不少,所以,当初资助他读书的费用就不要他再归还了。但随着儿子工作收入的逐步提高,如今每年两三万元的探亲费用就由他来承担了。

  如何筹划舒适养老

  由于儿子已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可以自食其力地生活了,因此,老两口觉得家庭的目标比较单一,就是如何合理地筹划自身的养老目标。他们想理财师的问题主要是:前半生主要任务就是将儿子抚养成人,后半生他们该如何打理资产才能满足养老的基本需求,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呢?

  灵活理财 乐享晚年

  文/本刊金融工作室 国家理财规划师 陈婷

  儿子在澳大利亚走上工作岗位,58岁的邱先生和太太两人实际上已经进入“空巢”状态。

  目前邱先生的收入还不错,但两年后他即将退休,到时候收入可能会下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将来需要支出的医疗保健费用可能会逐年增加。面对将来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年生活,当然需要好好筹划一番,未雨绸缪。

  了解了邱先生夫妇的主要家庭财务状况后,对于这一类人群的日常理财,我们觉得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保守”但不“死守”

  通常,对于中老年族群如何打理家财,人们都会建议较为保守的策略,因为觉得他们怀揣的都是“养老钱”、“保命钱”,承受风险能力不如年轻人强,不容有所闪失。但是,保守不等于死守,中老年人和中青年人一样,同样需要面对通货膨胀、资产贬值等风险。

  看看邱先生夫妇的资产配置,他们家的金融资产按照5:5:2的比例配置在了国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上,看起来“十足安全”,但却面临着实际资产不断缩水的困境。

  为此,建议邱先生夫妇在留足相当于6个月左右的家庭备用金,也就是三四万元活期资金后,其余部分资金可以重新进行一下配置。

  在学中,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资产配置法则叫“100法则”。它是用来确认投资产品中的风险资产比例的,即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率大约可以等于100减去你的年龄。如一个30岁的投资者,那么中70%可以是风险资产;但是一个70岁的投资者,风险资产比重就至多只能是30%了。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邱先生夫妇目前不妨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风险偏好等来重新配置一下高风险资产与低风险资产的比例,至少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放在国债、定存上。

  “活”为要务 “巧”是关键

  此外,即便是选择国债、定期存款、低风险类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理财工具,也要注意一些小窍门。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