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消耗2500公斤馅料、7500公斤面粉,元宵工人、售货员工作15个小时。22家这样的店面,80万斤元宵现打现卖。这便是天津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在"元宵节"前夕的"鏖战"。 "元"即正月,"宵"即夜。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也称"春灯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被寄予"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美好寓意。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是元宵节的民间习俗。 在位于天津河东区的一家大桥道食品店面看到,外面是几十米长排队等候的顾客,店面内,几十名售货员麻利地将散装元宵装袋、放入礼盒、销售。再后面,便是顾客隔着玻璃窗也可看到的"元宵车间"。 堆积如山的百余袋面粉中间,是4个转动的"元宵大罐"。元宵工人在每个大罐内放入大约1400粒元宵馅料,再加入由元宵粉、糯米粉,高速转动的大罐将"方方的五彩馅料"滚成"圆圆的白色小球",经4至5次过水后,一罐元宵会在20分钟内新鲜"出炉"。 "大桥道食品22家门店为今年元宵节制定了80万斤的生产计划。"大桥道食品营运部吴岫峰主任告诉,"一斤"元宵40个,是延续老粮票的算法,实际称重2斤2两,80万斤元宵实际约折合880吨重。 元宵又叫"鲜汤圆",不同于速冻汤圆,是"现打现卖"的北方特色节日食品。受气温条件约束,元宵的制作时间以秋冬季节为宜,一般从10月底开始延续至正月结束。天津大桥道食品以生产糕点、冷食著名,其元宵(鲜汤圆)产量在天津地区列居首位。 一位售货员在数元宵的间隙告诉,每年的正月初六至十五是"元宵鏖战"最为艰苦的10天,天津百姓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更喜欢元宵的"鲜",顾客排起的长队绵延数十米,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甚至出现了"收取小费、代为排队"的"黄牛党"。 "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早晨7点半开门、晚上9点半闭店,每天14小时。有些顾客甚至不到7点就来排队。从1日起不得不采取'每人最多5盒'的限购措施。"这位售货员说。 该店面大约50名售货员每天6点到店,在与街面一层玻璃窗相隔的窗口开始一天的工作。室温不足5摄氏度,他们裹着围巾,戴着手套,一手撑起塑料袋,另一只手敏捷地抓起4个元宵,"4、8、12、16"地数着数,装袋、销售,一站就是15个小时。 26岁的河南小伙儿刘壮青7年前来天津务工,已在大桥道工作9年,专门制作元宵,算是"老师傅"了。据他介绍,手工元宵要靠经验保证品牌质量,4个元宵约重105克至110克,太大或太小都不行。"石碾撵出的'片状'面粉和粉碎机打出的'颗粒状'面粉材质不同、气温和湿度也决定着'过水'的次数和技巧,全面掌握做元宵的技术需要2年的摸索。"他说。 看到,堆满元宵车间的150袋25公斤重的面粉,在一个下午就用完了。店面外,更多的车辆源源不断地运来了面粉和馅料。一箱箱馅料整齐地码放在店外,里面一粒粒边长3厘米的"方方馅料",将很快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圆圆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