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怎么管理孩子的压岁钱,该不该让孩子从小学习,这些争论由来已久,每到年关更是争论激烈,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
我倒觉得,这一类的问题实在没有必要争论,更不需要各类专家粉墨登常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家长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孩子来进行灵活处理。
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要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不可否认,"拜金主义"确实充斥着现在的社会,在很多人心中,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财富,有人甚至把这种理念带给了下一代。事实上,让孩子学会理财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孩子理财的目的不应该是学习赚钱,而是让他认识到财富的来之不易,不要随便浪费。
如果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金钱控”,实际上是强加给他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也剥夺了孩子的童真,绝对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举动。
在对待孩子压岁钱的处理上,家住福田区莲花北村的陶丽执行的是“分段政策”,她认为孩子在不同阶段,对钱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家长必须学会因时而变,既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又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压岁钱的“分段政策”
陶丽的女儿读初二了,如今完全是自己管理压岁钱,但陶丽并不是一开始就给了女儿这么大的权利。陶丽是广东人,在深圳有不少亲戚,女儿每年收到的压岁钱有一万多元。女儿读幼儿园时,陶丽对压岁钱的主导思想就是“没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模糊,甚至还没有零花钱的想法。”陶丽说,她前两年帮女儿保管压岁钱时,也像很多家长一样,试图把压岁钱存入银行,等到女儿长大让她管理。后来觉得单纯的储蓄没什么价值,就拿出来充作家用了。
女儿读了小学后,陶丽的办法就有些行不通了。孩子过了一个年,“战利”颇丰,结果落得个“颗粒无收”,女儿心里很不高兴,总得让她享受一下“有钱”的滋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钱虽然有了概念,但自控力不强,肯定不能完全把压岁钱交给孩子管理。”陶丽思来想去,说服女儿购买了教育储蓄保险,每年交纳8000元保费,相当于攒下一笔读大学的费用。剩下的钱就办了一张银行卡,平时购买书籍、文具时,就使用里面的钱,为此,陶丽还教会了女儿使用ATM机。
可是,再乖的孩子还是会出现状况。女儿刚上初一时,因为换了新环境,同学之间有些攀比,今天这个同学开生日PARTY,明天那个同学邀请你去聚会,麦当劳、肯德基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女儿刚升入初中的第一个月,就把压岁钱花掉了1000多元,照这样的速度,她连自己的保费都交不起了。
陶丽找女儿深谈了一次,告诉她友谊并不需要金钱来维系,一个人受不受欢迎也不是因为钱的多少。陶丽规定女儿每月开支不得超过200元,违反一次,可支配钱数减少一半;违反三次,永远收回压岁钱管理权。这个规定明显奏效,女儿逐渐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对于压岁钱的支配也愈发理性了。
陶丽的体会是,既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要给孩子适当的规定和指导,两者结合才不至于让孩子成为一个失控的“利是控”。(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