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盘容量误差在10%以内的规定,济南商家多称不知情 张卓冉 摄 近日,北京市消协发布的市面上多种品牌U盘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参加试验的30种USB闪存盘产品,实际可使用容量均未达到包装上的标称容量。如纽曼型号为V13标称8GB的U盘实际内存只有7.45GB,准确率只有93.13%。而在省城科技市场,不少商家对于2011年5月1日实施的《信息技术移动存储闪存盘通用规范》中,U盘容量误差在10%以内的规定一无所知。多数商家表示,U盘容量有误差是"正常现象"。 "缩水?都这样啊,哪个U盘的实际容量都与标识的有出入。"在山大路一科技市场准备购买U盘的消费者孙先生对表示,U盘"缩水"一事自己早就知道。"用了多年电子产品,不管是移动硬盘还是U盘,这个问题挺常见的,而且自己也没刻意留心过,每次都大差不差地检查一下就交钱了。" 对此,不少商家也向坦言,U盘容量"缩水"早已是业内常态,不过当指出2011年5月1日实施的《信息技术移动存储闪存盘通用规范》中U盘容量误差在10%以内的规定时,一位经营四种知名品牌U盘的商户刘女士却表示没听说过。"这几种8GU盘连接电脑后内存基本都显示在7.4到7.6GB之间,应该都符合规定吧,而且一直也没有消费者较真过。" 了解到,造成这种误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计算机是以1024为单位进行转换计算的,也就是说,计算机将1024MB作为1GB,但是生产商是以1000为单位进行转换计算的,1000MB作为1GB。另外,一款U盘生产出来后,需要安装一些驱动文件,也会占用一些空间。两个因素结合起来,10%的空间误差是正常的。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认为这10%"的标准范围太大。"有的差得多,有的差得少,总不能让我挨个试吧。"在省城从事地产工作的小刘告诉。 对此,消协有关人士表示,不管是什么误差,都不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建议将U盘可使用容量允许误差缩小,明示闪存芯片的容量和可使用容量,保证标识信息与实际产品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