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页] [] [] [] [] [] [] [] | >> |
即将过去的2011年,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给草根阶层留下了太多悲伤的回忆,更给草根理财增加不小的难度,作为金融市场最广大的参与群体,他们有着太多的想法与倾诉,却一直缺乏一个合理并有效的表达平台。2012年是中国新一届金融监管层上任后的元年,受伤的草根阶层在新的一年里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愿景?他们对自己身处的金融市场的过去有着什么样的感慨,对未来又有着什么样的愿望和期待…… 致银行行长的一封信 我们何时能真正成为上帝? 尊敬的某银行行长: 您好! 每每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人们多愿意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银行也不例外吧?年末岁首的思考是必要的,作为一位普通的银行客户,在银行服务方面有一些建议,望接纳。 今年初,********就说过,"今年是最为复杂的一年",对于银行来说也不例外。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寒气尚未彻底退去,国家政策调控又让银行的信贷政策面临"急速缩水",不过"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2011年的中国银行业仍然以"高利润、高收入、高增长"的业绩交出一张答卷。 "三高"背后除了有传统存贷款利差的功劳外,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也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均增速都在40%以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增速甚至接近100%。 中间业务收入的背后却是银行"免费午餐"的减少和客户办理业务费用的增加。在银行因服务收费项目上涨而屡屡遭受诟病的时候,我们也曾试图换位思考,粮食蔬菜价格都在上涨,更何况银行呢?但是花更多的钱我们能买到绿色有机蔬菜,在银行却买不到让客户满意的服务。 "世事如棋局局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多数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已经彬彬有礼、笑容可掬、有问必答,可排队时间长、推脱责任、兜售产品、忽悠客户的情况依然经常发生。 不知您是否遇到过排队一小时的时候、ATM机吐假钞客户买单的尴尬、网银被盗钱被"钓鱼"的无奈、信用卡未开卡被收取年费的疑惑、客服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的愤懑……相比国外的银行,国内的商业银行提供的只是一些最基础的服务,这些却成为客户最头疼的事情。 国内银行都是金字招牌,"喊口号,打广告",称银行客户是"上帝"、"考官",而什么时候能成为真正的"上帝"我们不得而知。其实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就是银行自身品牌形象的一面镜子,照镜子时应更多地反省哪里不够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十二五"是改革、转型的5年,"二次转型"已经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转型好坏意味着银行的竞争力增强还是减弱,银行背后的强有力支撑就是客户。未来银行间的竞争不只是盈利能力的考量,更是服务环境的改善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顺祝新年快乐! 一位普通的银行客户 2011年12月
[第01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