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11/11/30 23:09:51
年关将近,银行的揽储大战再次打响。但今年的风雨仿佛来得更猛烈些,信贷紧缩政策令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陡增,尤其是近几个月银行存款出现外流的现象,使得今年的揽储形势更加严峻。 "软硬兼施"求存款 按照惯例,12月份银行流动性会较为紧张,银行为了使年报数据好看,往往会通过一些"特殊手段"粉饰报表,包括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等。但今年,就在各银行蓄势待发时,银监会召开闭门会议,要求银行原则上暂停发行1个月内期限的理财产品,这等于是没收了银行"揽储"的利器。某银行客户经理透露,他所在的支行年初存款指标为150亿元,现在只完成了124亿元,近20%的指标可能无法完成。 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伟奇表示,前一段时间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太多了,各家银行之间通过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争抢资金,提高自己的存款,从而压低存贷比。政策的出台主要是监管部门防止银行之间通过这种理财进行恶性的竞争。从效果上来说,要求银行停发超短期理财产品,应该是保护投资人,避免短期的投机化行为。 除了发行短期产品,银行近期为了揽储"软硬兼施"。 严厉型:某股份制银行宣布:自12月1日起,如果金卡客户月日均资产不到5万元,普通一卡通客户月日均资产不到1万元,将从下月起计收账户管理费,收费标准为10元/月,有代发工资的账户除外。 温柔型:某客户近期频繁收到银行理财专员直白的"哀求"短信:"年末岗位考核在即,恳请您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转出闲置资金购买我行的两款理财产品。在提高您资金收益的同时帮我们渡过难关。"甚至在百姓网等网站上,一些中介发出银行存款返利、送礼等信息。100万以上的存款,年息可高达10个点以上。 外资银行存款利率上涨 近期的揽储大战外资银行也加入其中。不过,跟中资银行惯用的存款送米、送油等举措相比,外资银行是直接"返利",部分币种利率上涨幅度甚至是中资行的3到4倍。 如花旗银行针对新增资金存款,提供了特惠利率,其中,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美元存款最低起存金额仅为1000美元,原年利率分别为0.5%和0.9%,执行特惠年利率后分别为2.2%和2.875%,是原利率的三四倍。在汇丰银行存入3万美元(或等值外币)的新增资金,可申请高于挂牌利率的优惠利率,其中,澳币一年期定期存款优惠利率最高可达7.4%,港币2.5%,美元2.9%。而挂牌利率中,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0.95%,澳币、港元分别为1.58%和0.6%,优惠利率最高超出原利率的四倍。 渣打银行则推出"至高活利"定期存款项目,定存13个月200万港币以上,可获利率3.3%,70万(含)~200万港币可获利率2.8%;美元新进资金在30万美元以上,利率达4.2%,而普通外币一年期存款港币和美元利率分别为0.65%和1.2%。 滚动型理财产品收益提高 虽然1个月期理财产品被限,但滚动型理财产品并不在此列。多家银行借机提高了滚动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如光大银行上调了12款月月盈、双月盈、季季盈产品预期收益率,最低上调0.7个百分点,最高上调1.1个百分点。建行自11月25日起上调三款滚动型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上调最高达0.47个百分点。工行也将灵通快线个人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原来的1.60%调整为分档计息,调整后,100万份以下(不含)最高为1.80%,100万-500万份(不含)最高为2.00%,500万份以上最高为2.20%,最高上调幅度超过37%。自11月2日起,浦发银行将其7天滚动型开放式理财产品--"周周享盈"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2.6%提升至4%,上调幅度为53.85%。 同时,银行年底推出的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数量都比以往多一些,每周至少推出四款理财产品;产品利率也有所提高,比如招行近期推出的一款三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息为5.3%,比同期的固定存款利率高出近两个百分点。华夏银行的年息更高,目前在售的就有年息高达10%的理财产品,只不过存款周期需要两年。 专家指出,依靠发行理财产品来揽储只能是暂时行为,未来还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蹴而就。应通过试点的模式,从点到面,逐一覆盖,比如可以首先考虑在民间借贷成本较高的地区推广,另外也可在机构治理水平高、资质优的小银行先行展开。 他认为,虽然银行高息揽储的格局可能短时间内还难以扭转,但随着监管的加强,目前鱼龙混杂的市场将得到规范,揽储目的性强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将有所收敛,且部分产品也将有望回归正道,真正为百姓财富保值增值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