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超短期产品受限 中资行受冲击远大于外资
查看完整版本:超短期产品受限 中资行受冲击远大于外资
2011/11/30 18:23:07
  近期由于银行超短期产品遭遇严厉监管,超短期产品发行受到限制,发行量环比大幅减少。普益财富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占超短期产品发行量99%的中资行受到的冲击要远大于外资行。
  普益财富分析师王玲玲表示,2011年银行理财市场继续呈现急剧扩容的发展态势,与上年度相比,短期化成为今年最主要的市场特征,特别是中资银行大量发行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由于流动性好,起点不高(通常为5万元),成为老百姓最贴切的现金管理工具。不过,这种超短期产品大行其道的局面似乎正面临终结。
  6月底,银监会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明确了不得通过短期化和违规提高收益率等手段变相高息揽存。9月30日,银监会再发《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禁止以高息揽存的方式调节监管指标。11月11日,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银监会再次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监管措施一出,银行理财市场的超短期产品发行量应声而落。普益财富数据监测显示,10月,一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233款,该期限产品占月度总发行数的比重也由之前最高的40%下降到26%,11月超短期产品下滑趋势仍在继续蔓延。
  无疑,受这次监管影响最大的是中资银行。据普益财富统计,在所有超短期产品中,中资银行的发行数占据了99%的比例。同时中资银行发行的产品中超短期产品占比达34%,而外资银行这一比例仅为3%。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
  王玲玲表示,从这一市场现象可以看出中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上的差别。她表示,中资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出发点多"另有目的"。如中资银行2004年推出理财业务,主要是为了应对外资行的冲击,留住客户;在2008年到2009年,发展理财业务主要是为了转移自身表内信贷资产,为贷款挪腾出额度;而今年主要是为了保住存款,应对存贷比考核过关。
  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则是更多地传承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理念,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作为独立的业务,较少地考虑理财业务对其他业务的影响。故受到监管约束较少,产品线变动较少。
  另外在理财服务方面,外资银行更加注重对投资者财富管理的长远规划,而不是单纯地销售理财产品。例如汇丰银行针对各个年龄段的理财客户群体,提出不同的理财方案。与中资银行以短信、电话、互联网宣传为主的理财服务相比,这些外资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显然更能贴合投资者的长远理财规划的需求。
  她表示,监管层对超短期产品的限制体现了其对银行理财业务实质回归的期望。
(www.ccstock.cc)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