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拼买理财产品易起纠纷要谨慎
查看完整版本:拼买理财产品易起纠纷要谨慎
2011/11/30 18:21:05
  最近,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的收益开始出现下滑,不少银行为了留住高端客户,相继推出了针对高端客户的专属理财产品,伴随着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提高,理财产品的入门门槛也相应提高,于是不少人打起了拼账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想法,虽然看似收益率增加了,但其实风险也随之增加,特别是与陌生人拼账户,更要谨慎为之。
  以某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例,目前有一款170天左右,年化收益率约为7.5%的产品,虽然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市场的同类产品,但该款产品的门槛较高,起点即为300万元,而且只限几家支行才能购买。由于收益率比起同类产品高出一截,因此不少投资者都蠢蠢欲动,不过较高的门槛又让人望而却步,于是不少人想到了凑份子。
  由于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开设不同姓名的不同账户凑团购买,所以要想凑份子就只能自己私下操作,于是投资者想到了将投资的钱款凑在一人名下,然后相互之间签订一个协议,然后用一个人的名义进行购买。从理论上而言,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只要凑份子的人之间相互没有异议,银行是很难发现这是凑份子的钱。即便是理财经理知晓的话,由于钱款是集中在一人名下,而且也达到了购买起点,因此也没有理由拒绝投资者购买。尽管凑份子的方式让投资者感觉赚了便宜,但其实暗藏着日后不少的纠纷。
  由于凑份子的行为是私下进行的,与银行签订理财产品协议书时,只有一个人签,银行也仅仅是对其一个人进行风险评估,即便是购买的理财产品是稳定型的,但理财产品终究不是银行储蓄,不是保证收益的,因此一旦产品最终的收益不如预期的话,很容易产生纠纷。
  考虑到理财产品的购买钱款是集中于一个人的账户名下的,其实钱款支配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的,因此将来一旦理财到期后,要取回本金和收益的话,若账户持有人不愿意主动将钱款给投资人,或是将钱款挪作他用的话,投资者很有可能将走上慢慢讨债路。
  现在不少凑份子的投资人都会相互之间签订所谓的协议,但由于这些协议往往是当事人自己写的,很有可能因为思考欠周密,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即便请专业的律师或是到公证处对相关的协议进行公正,但将来讨要钱款也会非常麻烦,官司赢了要执行,不但时间长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