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洲古玩城内,邮币摊主邵伟平百无聊赖地浏览着某门户网站的新闻,又是一个"白板日",从十月份邮币行情暴跌后,这样的日子已不是第一天,而曾经人声鼎沸的卢工邮币卡市场,最近人气同样不如以往。 从去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邮币收藏市场今年十月后突然经历一轮暴跌行情,部分热门纪念币相较半年前最高位甚至跌去了近三成,古玩、收藏市场上同样出现类似情况,拍卖行中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常见的"亿元拍品"亦不见了踪影。专家分析认为,游资撤离、银根紧缩是此轮行情暴跌的主要原因。 邮币市场 店主不敢贸然收购 昨天两点,来到卢工邮币卡市场新大楼,发现市场内来来往往也有不少人,但相较以往人声鼎沸的场景仍是显得冷清了,不少老先生在市场内兜兜转转,打探着行情,却少有人找定一家诚心诚意谈生意的。 "很多人这时候来都是打探行情的,价格跌了,也没有人想要在这个时候抄底,因为底部到底在哪里,谁都不好说。 "今年二十初头的小江收购邮币已有两年,他告诉,从今年九月以后,邮币市场经历了一轮暴跌,"1960年的2元车工币,100张一沓的,今年八九月份还卖20万5千元,现在就只有15万了。三个月不到,跌了将近四分之一。 " 了解到,在此轮暴跌行情中,1990年版的2元也从今年四五月份的40元缩水近一半,50元亦从最高4500元跌至目前不足2000元,而第四套人民币大长城四方连体钞,同样从今年上半年的2万多跌去近一半,目前市面上售价一万都难以成交。 "最近一个月很少有藏客买入,倒有不少人出于恐慌心理海量抛售,因为不知道这轮下跌的行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所以有客户甚至想要几百万、几千万的抛货,但对于我们来说,货押得太多,缺少流动资金,所以其实也不大敢接。 "由于藏客生意的减少,小江开始转向礼品册的销售,"好歹有些客人是要购买小的卡币当做礼品,或者公司纪念品,否则真是一点生意也没了。 " 靠不了邮币,只能指望股市 相较卢工邮币卡市场,云洲古玩城的行情也并不见好。前天下午三点,来到云洲古玩城,看到大多数店主都百无聊赖地对着笔记本电脑炒股、玩游戏、看新闻、追港剧。无论是传统的书画、瓷器,或是文房四宝,金银币,甚至是小人书、世博门票等摊位前,几乎都门可罗雀。邮币卡摊位前偶尔有些前来观望行情的顾客,而古董、瓷器、书画、玉石店铺则由于投资门槛较高,人气不比邮币卡市场。 古玩城六楼的邮币卡市场内,老蒋的摊位最多也就一平米,柜台不大,玻璃橱窗内锁着1毛、2毛一直到100元,第一、第二、第三版多种规格的人民币和纪念钞。老蒋对着笔记本电脑,盯着起起伏伏的股票K线图,叹了口气:"已经一个礼拜了,天天白板,没有成交,好在这股票还涨了40点,多少有点盼头。 "老蒋告诉,十五年前,作为邮币爱好者的他就入市了。 "那时候不懂,光挑热门品种买,看谁涨得快,升值潜力大,但是1997年暴涨暴跌行情后,我就一下子亏了好几万,所以到现在基本不做热门的纸币了。 "老蒋透露,邮币市场最近一轮的过山车行情是从前年年底开始的,"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的2元从去年年底的10块钱不到,一举飙涨至今年五月的最高80元,但却在今年十月后暴跌至40多元,还好我已经不做第四、第五套人民币了。 "有了前车之鉴的老蒋仍然没能在此轮暴跌行情中"独善其身",大行情的惨跌同样连累了第一、第二、第三版人民币的交易。"市民都是买涨不买跌,一年前最忙的时候,每天询价的,买入卖出的一刻不停,但是最近行情跌了,你看,一个人都没有,天天白板。 " "还好每个月的租金也就700块钱,成本不算太高,否则这生意实在没法做下去。 "老蒋叹了口气,继续浏览着电脑上的股票界面,"靠不了邮币,只能指望股市了。 " 银价跌了银币跟着跌 在老蒋摊位对面,邵伟平的摊位同样有些冷清,"高价收购各类银币、纸币"的告示牌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昨天下午三点,老邵百无聊赖地浏览着雅虎军事频道。 "我们这种都是做小生意的,去年业绩最好的时候也就每天一到两万的成交额,现在啊,能有一千块钱已经很好了。 " 邵伟平告诉,今年上半年国际银价迎来过山车行情,银币的价格也随之"跌宕起伏"。"你看这块中华民国三年的袁大头银币,去年年初才200多块钱,今年四月,品相最好的可以卖到上千元,但是现在价格也就在七百块左右,收的话也才650元到680元一块。 " 另一家经营银币的摊主老吴也表示,"袁大头"行情"跌宕起伏",但预计年底前下行到500元仍有可能。老吴告诉,银币的此轮暴跌除了与国际银价有关,游资撤离同样功不可没。"去年开始就常有些山西、温州的煤老板与商人前来收购银币,有些大手笔一收就是好几十万。但后来这群人就来得少了,投资钱币市场的资本开始撤离。 "老吴回忆道。 了解到,同样陷入下跌行情的还有邮票收藏中的大热门80版猴票,年内价格高位达到一万四,目前只能有一万一二,有价无市。 "以前5%的利润率,现在1%到3%的利润率也做这笔生意。"一位资深钱币卖家告诉。 玉石市场 成本价仍然一路疯涨 在古玩市场上,和田玉的游资炒作也是2008年以后的热门关键词,从去年开始,媒体纷纷称在"温州炒房团",以及江浙、上海甚至山东等各路资金的热捧下,和田玉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居高不下。 "现在和田玉的价格仍然很高,年初料价是20万元/公斤,现在已经涨到了50万元/公斤,有些加色料的价格甚至涨到100万元到150万元每公斤。 "安徽老板老鲍在云洲古玩城二楼经营一家****和田玉销售店铺,对于游资炒作的说法,老鲍似乎有些不认同。 "为什么近年来和田玉的价格高涨,我觉得游资占了一小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2008年之前它的价值被低估了,价格上涨应该说是理性回归的过程,而且今年开始****的和田玉已经禁止开采了,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老鲍告诉,自己曾买入一块和田玉的摆件,1998年时才900多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1万元。 据老鲍回忆,从1998年至今,和田玉的市场价只经历过两次非上涨的行情,一次是非典时期,跌去了将近50%,"当时大家都以为世界末日要来了,没人做古玩投资。 "另一次则是2008年9月到2009年4月,在此期间,和田玉的价格原地未动。 "越是贵的东西,升值空间越大,我有个朋友八月份买了100万的摆件,现在300万别人问他收购,他都不卖。 "在老鲍看来,相比高价玉石,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摆件最近受到的影响较大。 "大众型投资价位的和田玉最近卖不动了,这倒不是因为游资的原因,主要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闲钱变少了,对行情也不看好,所以那些想买玉给子孙后代留作传家宝的人变少了。 " "疯狂的石头"存在泡沫 ****老板许牟在古玩城内经营寿山石多年,在老许看来,行业内游资炒作的现象从去年开始就已存在。老许拿出一本艺术品收藏宣传册,指着其中一页的寿山石告诉,"这是本去年的宣传册,上面两块印石,一块号称封门蓝钉,一块叫做紫檀花,每块标价25万元,但在我这儿1000多块钱就能买到了,这当中二十多万都是水分啊。 " 在游资炒作之下,一些不懂行的富商很容易花大价钱买下并不具备升值价值的寿山石。"他们没有时间去比价,很有可能通过中间人花了大钱买到东西却很一般。 "许牟告诉,自己也曾上过当,10年前花1万元买了一块假黄田,而这块假黄田现在价值仅为1000多元。许牟告诉,投资寿山石关键是识货,此外还要有足够的闲钱,有胆识,并懂得利用机会。 "买贵不买假,这是业内的规矩,当然也不能贵得离谱。 "许牟称。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游资真正喜欢的是价格很模糊、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同时比较稀缺的资源。 资深藏友宋润之告诉:"在古玩行当,只要是真货,就永远不会贬值。即便出现短线的价格回调,但5年后又会周期性回升。 "对于外间猜测的"价格下跌后抄底"之说,宋润之分析道,"在古玩行当,很难炒作。真正能炒起来的东西,都是市面数量很多,或者根本就是假货。 " 他也提醒投资者,他自己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朋友,花了50万买了乾隆年间的官窑,但最后证明是赝品,随后想跌价至20万卖掉,试想一想,谁接受这20万的赝品,还是要跌价卖掉,接到这最后一棒,很可能就意味着,这笔投资就打水漂了。 瓷器市场 普通爱好者纷纷抽身 陈思俊是一位瓷器收藏家,他还在云洲古玩市场经营着一家店铺。相比钱币市场的 "过山车",瓷器价格还是比较稳定,但也比上半年几乎"半月一个价"的市场行情淡了不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价格终于回归理性,体现了价值所在。 "就说道光官窑吧,今天春拍专场的时候,看成交记录都是底价3-5倍成交,时隔半年,在前天的秋拍专场上,底价成交和高一两口成为了主流,仅仅个别能以底价2-3倍的价格成交。 "而事实上,这种看似下跌的调整其实是上半年暴涨的后果,"明清官窑近15年来都比较稳定,涨跌并无大起大落。但是,同一个碗,去年下半年卖40-50万,今年春拍时要拍到70-80万,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 除了价格,购买人群的改变也是陈思俊切实感受到的。 "上半年,内行外行都在买,周末时经常有一些年轻白领揣着闲钱来淘货。但是现在,都是行家在买。 "对于这种改变,他认为,临近年底银根紧缩,老百姓闲钱少了,而且,价格回归后,"买涨不买跌"的跟风收藏者也主动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