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本(中)今年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湘绣公司,将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贺文兵摄 他曾为韩国明星张娜拉量身定做旗袍,他为哈根达斯配送原料,他开中餐厅选址有秘诀……日前,在2011长沙市第四届开福金秋经贸文化节开幕式上,开福区评选表彰的首届"创业之星"亮相。他们是怎样白手起家的?探访了3位"创业之星",与读者分享这些精彩的创业故事。 【"创业之星"苏本】放弃蒸蒸日上事业转而经营湘绣 1984年出生的苏本,是开福区捞刀河镇人,父辈是镇上湘绣行家。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外出闯荡,凭着自己的能力应聘上沿海某知名品牌白酒营销主管。3年后,他负责的白酒销售额达到500万元,2008年苏本却返回家乡子承父业,开始经营湘绣,2011年注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湘绣公司。 提起当年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转战家乡经营湘绣,这位80后的小伙子憨厚地说:"湘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想把它传承下去。"回来后,父亲管理生产,他负责销售。 "传统湘绣旗袍一般只是出席重要活动或是结婚时才穿戴,市场受到年龄层次影响。"苏本介绍,他一直致力于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从刚开始的内销转向日韩市场,湘绣品类也由单一的传统服饰发展到伟人头像、和服等生产,"张娜拉穿过我们的湘绣旗袍。"苏本说,2008年湘绣旗袍远销日韩,他为中韩两栖发展明星张娜拉量身定做过一套白色牡丹花湘绣旗袍。 如今,湘绣生产销售营业额已从创业之初的月均5万元到如今的10万元,苏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以后将提高湘绣知名度,以湘绣服饰为主打,形成品牌特色。" 【"创业之星"王批林】30平方米房蜗居梦激发他奋斗 王批林是个不折不扣的乡里伢子,高中毕业后兜着35元钱从岳阳来到长沙,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传菜员做起,打工十年之久。2004年创建了兴汉食府,如今在长沙拥有3家店铺,年缴纳税收达80万元。 当时来到长沙,应聘洗头师、服务员都没有人要,为了解决吃住问题好不容易找了一家餐馆当传菜员。"那年春节不能回家,下班后躲在被窝里大哭一场。"王批林说,"哭完后,看着城市的高楼大厦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座城市有一个自己的窝,哪怕是30平方米。"有了梦想开始奋斗,从传菜员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2004年创建兴汉食府后,王批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想大干一番事业的他第二年筹划开分店,第二家兴汉食府在五一大道粮贸大厦落户,由于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和选址,两个月不到亏损60万。这给雄心勃勃的王批林当头一棒,同时也让他体味到鲁莽的苦果。分店生意亏损后,他重整旗鼓,2010年经过多番调查和选址,在营盘路再次开设分店。"这家店是3家咖啡厅的前身,老板都是因为入不敷出转让。"王批林介绍,考察选址发现两边都是医院,消费者应该属于中档水平,做中餐错不了,果然不出所料,10个月后店面就处于盈利状态。 "第三家分店正在装修之中,估计不久就能开张。"王批林说。 【"创业之星"丁勇】他为哈根达斯、罗莎等店配送原料 "我们的目标,是让市民在家里吃上披萨、牛排、汉堡……"从事食品原料配送行业的丁勇说道,他是此次"创业之星"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的第一名。 "平常大家喜欢的哈根达斯就是我们提供的原料配送。"丁勇介绍,2000年下海成立湖南大业食品有限公司,从传统的餐饮创新,致力于绿色西餐原料、食品加工原料的专业配送及中西餐食品的精加工。经过11年的发展,从快餐店原料配送到面包烘烤、连锁西餐、星级酒店西餐厅,市场一步步做大,目前是湖南哈根达斯、雀巢、立顿等知名品牌原料配送总代理,与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等周边上千家西餐公司食品加工企业、商场超市、星级酒店建立业务关系。"市民熟悉的金牛角、罗莎等店的原料都是由我们提供。" "只要家里有烘烤机或是微波炉,就可以吃上炸鸡、薯条、披萨、牛排、汉堡……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丁勇介绍,公司正在建设西式餐饮原料营销服务体验、展示、培训中心,力争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西餐食品专业配送公司。"同时,也将发展家庭配送运营方式,让市民在家吃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