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如何钻交易制度的漏洞
查看完整版本:如何钻交易制度的漏洞
2011/11/5 9:13:31
  此前本栏曾经介绍过有效市场理论以及投资高手们如何通过钻有效市场理论的空子,利用速度盲点和价格盲点获取利润。当然,有效市场理论中存在的空子不仅于此,比如理论盲点同样也是一个有机可乘的获利来源。
  期权定价模型错误中的暴利
  期权作为一种衍生品,学术界对于其如何定价有着大量的研究。在诸多定价模型中,最著名的自然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提出此模型的迈伦·斯科尔斯(MyronS.Scholes)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虽然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声名赫赫,但是其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理论隐患--金融资产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黑天鹅或者长尾效应是近年大热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表达了一个理念:金融市场未必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中以为的小概率时间发生的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来得发生的频率其实更高。这也就意味着,按照Black-Scholes期权等期权公式,极度价外(期权执行价格远低于或远高于现价)的期权价格会被定得过低,而这一理论盲点,就带来了利润。
  迈克尔·刘易斯在其描写次贷危机的新作《大空头》中就提到了这一理论盲点的应用实例。2003年时,加米·麦和查理·莱德利不过是两个在证券公司账户有11万美元资金的普通投资者,甚至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投资决策经验。但是他们却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理论假设漏洞,捞到了第一桶金。当时,有一家名为第一资本金融的信用卡公司,在2002年7月股价崩盘,两天内下跌了60%--原因是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以及美联储对于第一资本金融需要储备多少资本以应对潜在的次贷亏损和第一资本金融的管理层存在分歧。在重挫之后,第一资本金融的股价在之后半年内都在30美元上下窄幅波动。加米·麦和查理·莱德利认为这一定价肯定有问题,既然是存在"分歧",那要么是美联储正确,第一资本金融存在欺诈,要么就是第一资本金融是诚实的,若是前者那么第一资本金融的股价应该一文不值,若是后者那就该是重挫前的水平,即60美元左右。
  当时,以40美元价格在今后两年半中任何时间购买第一资本金融股票的期权价值仅为3美元出头,加米·麦和查理·莱德利认为这一期权价格太便宜了。分歧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届时要么大跌要么大涨,概率大于小涨小跌--但是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却是小涨小跌的概率应该大于大涨大跌,这显然不符合第一资本金融的实际情况。
  于是,加米·麦和查理·莱德利买入了8000份期权,总投资26000美元。不久之后,第一资本金融的问题得到了监管机构的澄清,股价大涨,加米·麦和查理·莱德利的期权增值到了52.6万美元。当然,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桶金,在之后的两年中,利用同样的思路,他们买入了大量的价外期权,将资金增值到了1200万美元。
  非经济人盲点亦是利润
  在有效市场假设或者说整个经济学中,"经济理性人"是一个根本的假设,认为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会从经济的角度做理性的判断。但很可惜的是,真实世界中,每个人除了经济还有其它属性,这就带来了新的盲点,也带来了新的利润。
  比如介绍近代对冲基金历史的《富可敌国》一书就曾提及过这样的案例,法拉龙基金的当家人汤姆·斯泰尔在1990年垃圾债券市场中流砥柱德崇证券申请破产时,以每1元债务几个美分的超低价买入了德崇证券债务中的一大部分。之所以斯泰尔能够以如此低价买入,关键就在于当时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其他许多机构持有者受限于规则不可持有垃圾债券,所以无论资金管理人是否看好这笔债务的前景,都必须抛售--大量抛单短时间集中而出,自然将其价格压制很低的水平,而这自然便宜了斯泰尔,1993年斯泰尔抛售相关组合时,赚了35%。
  当然,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宏观投资中更是经常出现。索罗斯当年狙击英镑一战成名,对其而言,狙击英镑的挑战不仅在于能够判断英镑定价的不合理,还得建立足够巨大的空单以便从英镑的贬值上获利--而这恰恰有赖于当时英国政府非经济性的考量。在双方拉锯中,时任英国央行行长的拉蒙特曾经建议时任英国首相的梅杰通过加息来保护英镑。但是梅杰却拒绝了这个建议,而原因是政治性的:是梅杰将英国纳入了当时的汇率联动机制,如果政策被市场认为是失败的,他的信誉就会崩溃,会面临内阁成员的挑战。因此梅杰要求蒙特拉坚持住,希望市场趋于平静。而正是这段"坚持"使索罗斯能够建立更大规模的空头头寸,使得英国政府因为后来的贬值而损失更为惨重。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