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hao
2011/10/29 21:47:11
有一项有趣的测试,问一群驾驶员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如何。结果,几乎所有驾驶员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超过平均水平。问题来了,谁才是糟糕的驾驶员呢? 虽然这只是一个测试,却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人们都习惯于倾向对自己有利的想法,而不管事实是否如此。这种意识很容易变成偏执自负。在实际生活中,偏执自负的人不在少数,证券市场上更是大有人在。君不见刚入股市时,哪个不是胸怀大志,梦想着战胜市场,满载而归,却不知市场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刀俎上的鱼肉。 现代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的这种盲目做出了很好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当投资获得成功时,投资者会将其归结为自己的高能力;当遭遇失败时,则将其归结为外在因素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并非是完全理性甚至是不理性的,常会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夸大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当他们主观上"希望"某种结果出现时,就将这个结果夸大为必然事件;而当主观上"不希望"某种结果出现时,则将这个结果夸大为不可能事件。这就是所谓的"自利倾向"投资心理。 历史上,蔡桓公的讳疾忌医,项羽的刚愎自用……这些"自利倾向"行为最终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轰然倒塌的雷曼兄弟也是如此。其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富尔德将公司的破产归结于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虚假的市场谣言、过时的市场规则、监管机构反应迟钝助燃的华尔街"恐慌风暴"。如此将失败一概归咎于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而完全忽视自身的偏执傲慢,将"自利倾向"进行到底,岂能逃脱得了破产的魔爪? 在金融市场中,坚持偏执自负的"自利倾向"心理是致命的。那么,投资者应如何避免偏执自负的非理性行为,确保成功呢?首先,应专注于个人熟悉的领域,避免高估自己的能力。其次,要多搜集与个人意见相悖的资料,并与持相反观点的人讨论,避免自以为是。再者,应订立固定的长期目标,一旦确定投资方向和策略,就不要时时刻刻紧盯股价,尽量简化自己的决定。归根结底,成功的投资理财必须拒绝与偏执自负同行。学会摆脱"自利倾向"的诱惑和操纵,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决策能力,才能做一个快乐理性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