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穷帖"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近日,广州妈妈网一条网帖《晒晒一个家庭的最低消费》迅速蹿红网络,网友"钟村迁迁妈"细算了一家三口每月开支,指出即使不供房、不养车,广州一个家庭的月开支也要7000多元。大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你的工资够花吗?个人的月收入要达到多少,才能在城市立足?我们又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呢? ■城市生活成本走高,网友高通胀下晒账本 雷晓:每月房租1600元、水电网费和物业费至少250元、早中晚餐(都在外面吃)至少1500元、话费和交通费最少800元、生活必需品至少200元、朋友聚会及"份子钱"每月800元。再算上旅游等其他开销,每月6000多元的收入,根本剩不下。 吴先生:一家的生活支出如下:每月房贷(由于夫妻双方的住房公积金较高)5000元、水电网费和物业费至少2000元、给妻子的日常生活开销5000元、全家的保险支出3000元、今年开始孩子的幼儿园费用4000元、给双方父母(节假日另计)4000元、保姆(包吃住)月薪2000元、两部车的消耗至少2500元、话费500元、朋友聚会高尔夫球等每月2000元,总计每月支出约30000元。 蘑菇小娃: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家中有房,无房贷,住家里,每天早饭2块、坐车2块、午饭15块,一天19块。 每周去一次超市100-200元,每月话费100元,聚会吃饭500元,买衣服、买鞋、生活卫生用品一个月800元,每个月基本花费共2418元。 ■"涨声四起",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钱包? 农家女儿:化肥农药都涨价了,种庄稼成本高了,如果不提高点价钱,不仅赚不了钱,还亏本了。 彭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美丽的边疆:在最近一个多月里,很多陌生面孔出现在田间地头,他们自称"棉花经纪人",我们叫他们"倒爷"。他们把名片挨个送到我们农民手里,名片上写着联系方式、收购地点和收购价格。看着手里的几张名片,价格已经高到令人脸红心跳。 fighting2009:大豆油涨不涨价,话语权很大部分掌握在外资手里。我国大豆70%靠进口,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几乎全部被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我们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只能跟着他们随行就市。由于我们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度非常高,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波动会很快地传播到国内市场来。食用油涨价,很可能是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从中牟利。 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应对,网友支招如何开源节流! 网友笑春疯:在网上有不少人由于各种原因想转让的"油、购物卡,甚至是鸡蛋、沐浴露等生活用品",而我也拿出单位发的电影票、朋友送的电压力锅、办了一年没去几次的美容卡等来置换。这还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换到了超市购物卡1000元3张,食用油3桶,足够我用一段时间了。 网友炸酱面一碗:在对上涨的物价积极调控的同时,还应对终端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一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遇涨则涨,遇降则按兵不动"。 网友雪峰邵水: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消费是完全可以规划的,通过消费计划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可以制定每月用于生活支出的上限,将一定比例的工资收入当作生活支出,同时减少每月购物的次数和数量,按照实际需要购物等。 网友玉心蝶:注意合理分配:假设月收入只有2000元,可以首先把钱分成5份。每份400元,第一份用来做生活费,每天只能够分到十几元;第二份400元用来交朋友,扩大人际圈--先扣除100元做电话费,剩下的300元每个月请客两次--据说每月坚持请客能扩展朋友圈为自己产生附加值;第三份用来学习,50-100元用来买书,另外300元存起来,每年参加一次培训;第四份用于旅游,一年奖励自己旅游至少一次;第五份用来投资或者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