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爱如大山巍峨,如蓝天深邃旷远…… 每当诵读这些献给父亲的诗句,许多人心里都会涌起一种神圣又温暖的情感。古今中外,父与子不仅意味着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递。 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却有一个词让父爱蒙尘。"拼爹"--被抽离了情感的"爸爸"被彻底物化,"我爸是××"成了孩子人前炫耀的身份、人际往来的资本、人生进阶的工具。而被"拼"的父亲们,肩负着孩子们的期许,奔忙着、挣扎着,疲惫前行。 1 爸爸总是那么忙 --重物质给予,轻情感沟通。教养过程中"父职"的缺位,阻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爸爸昨晚又走了,10天后才回来,不过他答应给我买新'魔兽'"。5岁的新新是个聪明的北京小男孩儿。他的爸爸是个推销员,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妈妈在外企,早出晚归,来去只能吻吻梦中的儿子。5年来,一直是姥姥、姥爷带着新新,爸爸对他来说陌生又威严。 "我也想过转行,也知道该多陪陪孩子,可现在就业竞争这么激烈,家里没什么根基,不敢轻易换工作。有100多万元的房贷没还,还得给孩子攒一大笔教育经费吧。我努力打拼,还不是为了他将来有个好基础。"新新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