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通胀压力下的理财对策
查看完整版本:通胀压力下的理财对策
2008/5/1 8:51:49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刘娜

事情应该从5月份的猪肉价格说起,5月中旬以来,全国各地市场上的猪肉价格直线上升。北京的猪肉零售价格每斤陡涨至10元,是10年来最高的时候。“猪肉一天一个价,到5月涨疯了”,摊主不停地重复同一句话。

很少买菜做饭的你也许对此并没有深刻体会,但楼下每天都会光顾的健康早餐,一杯粥已经由1元变成了 1.5元你不会没有感觉。似乎是一夜之间,超市货架上“涨声”一片。从猪肉开始,食用油、鸡蛋、方便面、牛奶等一系列产品纷纷提价,价格上涨的趋势不断蔓延。伴随着涨价风潮,“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个过去中国普通百姓并不熟悉的英文缩写,开始像2003年的SARS一样变成了媒体和市民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的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6%,创下自1997年2月份以来的十年来单月新高。央行表态,“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首次预警全面通胀的风险。

看看CPI的本来面目

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CPI所代表的消费品篮子包含的产品十分多,在国内CPI的统计中,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300多项,其构成权重分别为34%、4%、9%、6%、10%、10%、14%以及13%。

虽然国内CPI的划分与国际上CPI的统计大体相似,但从权重上或者类项的计算上,还是不能完全反映居民购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和变动水平。例如,商品房被划为投资范围,因此目前国内城市居民消费比重较大的住房消费无法反映在CPI的构成中。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把高涨的房价计算在CPI构成中,食品的涨幅是推动CPI连续走高的主要动力。

正因为如此,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在内的不少学者提议可以考虑重新构建中国CPI指数体系,以期更加符合中国居民目前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

我们以美国为例来看看发达国家的CPI构成。美国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而这些商品与服务又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如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在美国CPI构成中,居住所占权重超过40%(租金比重31.5%)。

在发达国家,CPI权重与类型都会随着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包括了能源、汽车贷款消费、休闲娱乐、宠物、运动器材、俱乐部会员卡、新汽车、私人交通等。这些商品及服务的权重是通过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在早两年买了哪些东西而确定的。这些数据每两年要修正一次,以使得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消费偏好相符合。比如,美国2007年1月的CPI中各个类别的权数就反映了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美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或模式。

CPI与通货膨胀

CPI通常是世界各国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但世界各国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3%-5%的范围是普遍意义上被认为出现通胀的标准。我国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是3%,但从3月起CPI指数就达到了3%,之后一路攀升。

从统计数据分析,CPI一路走高是源于肉价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整个CPI上涨。包括国家统计局在内的一种声音认为,关注CPI指数是否意味着通胀应该更关注核心CPI。

核心CPI一般用整体通货膨胀指标扣除一些价格容易波动的项目来衡量,扣除项目通常包括食品、能源、间接税、住房抵押贷款成本(一般以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表示)等,最常见的是食品和能源。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经常是由于供给冲击造成的,如OPEC 石油供应的减少、气候原因造成的农产品歉收等,这些供给冲击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或很快逆转,或可能只是一次性的,不会影响长期的价格走势。也有些国家在使用扣除法计算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些价格易波动的项目完全剔除,而是根据价格波动的程度确定项目权重,价格波动越大的项目权重就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联动上涨,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从目前的数据看,虽然CPI指数较大,但P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并未出现大幅上扬。在CPI连续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核心CPI自年初以来始终稳定在1%左右的水平。作为对比,在2003-2004年中国经济走向过热的过程中,核心CPI则从2003年一季度负0.5%的水平,一路上升到2004年四季度1.4%的水平。其中PPI在6月当月的增长率只有2.5%,显著低于2004年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

也有学者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持另一种观点: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提出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食品在CPI中占了较大比率,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应该被忽视。因此,早在6月份就预测第二季度的CPI指数会继续走高,并且认为目前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的前期。

同样的观点在央行8月8日的报告中,也有所反映。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央行认为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须予以足够重视。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食品价格在我国CPI 中的权重约为三分之一,从历史数据看,粮食价格波动是导致CPI 波动的主要力量。2003至2006 年食品价格波动同比涨幅在 2.3%-10.0%之间;而非食品价格走势相对平稳,同比涨幅在0.02%-1.25%之间;剔除食品价格后的CPI 同比涨幅在0.0%-0.8%之间。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

在关注整体CPI 的同时,也关注构成CPI 的各个细项价格的变动。央行报告认为

央行8月8日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本轮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还有结构性因素。在7月份CPI数据出台之后,央行也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核心CPI和整体CPI出现不同的走势,主要国家央行对核心CPI的关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仅关心CPI可能低估通胀风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