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11/8/25 9:03:01
地方债引发专家激辩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专家之间的交锋,常常碰撞出难以想象的火花。 前日晚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小组专家组成员刘纪鹏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许小年要清算什么》的博文,并分享在其微博上。博文写道:"学者判断失误并宣泄自己的感情事小,但由此引导社会舆论并误导政策制定是大。因此,对那些不做实际调研,不懂中国国情,盲目痛恨中国创新体制的固执学风的人要说的是,到秋后算账时,学者错了同样要认账。"颇具激烈的言辞,引发了一场关于地方债话题的大讨论。截至发稿时,刘纪鹏的博文点击达12650次,评论373条,转载36次;微博的转发次数也达436次,评论194条。 刘纪鹏"不淡定"? 是什么事情引发刘纪鹏如此"激扬文字",刘纪鹏在博文中写道:"今天在网上看到许小年在'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对2.8万亿地方债大加挞伐,甚至用了'冤有头债有主,每一分钱都追到'这样的言论,不知许小年对这2.8万亿的债务性资产和项目做过调研没有?从我对江苏、重庆和天津等省市的债务性资产和项目的调研来看,普遍都不错,要比我最初的想象好得多……今天,地方政府的决策和项目选择能力和程序绝不像学者在书斋里想象的那么差。"网友认为,这一段话是对许小年观点的正面反驳。 刘纪鹏还写到:"学者判断失误并宣泄自己的感情事小,但由此引导社会舆论并误导政策制定是大。因此,对那些不做实际调研,不懂中国国情,盲目痛恨中国创新体制的固执学风的人要说的是,到秋后算账时,学者错了同样要认账。"这一段话则被很多网友解读为:一向温尔文雅的教授也终于不淡定了。 一个是"本土经济学家",一个是"海龟经济学家",事实上,刘纪鹏和许小年的观点交锋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在《许小年要清算什么》的博文里,发现有网友留言说:"当年许博士说A股要跌到一千点时,刘纪鹏就出来反驳过,后来A股跌破千点。""这次刘纪鹏再次在公开信息发布平台中表达与许小年针锋相对的观点,而且在博文上公然给出'许小年要清算什么'这样尖锐的字眼,宣战态度一目了然,当然会引发市场关注。"爱建证券一位不愿在媒体上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 他表示:"其实,对问题的讨论无可厚非,即使是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很正常,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大家都希望有观点的交锋,有不同声音的触碰,但刘纪鹏在博文中的言辞显然过于激烈,颇有挑衅意味。"许小年"冷处理"? 刘纪鹏的博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除了与许小年在市场巨大的影响力以及二人由来已久的分歧外,还有就是他们讨论的话题--地方债,也是最近市场十分受关注的。因此,博文一出,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 与刘纪鹏持类似观点的"一万年太短"的网友留言道:"我们的地方债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能等同美债、欧债来认识,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不要自己吓唬自己!"而发现,支持许小年的一位叫"孟庆欢"的网友则指出:"许教授基于公开资料得出了常理性结论,而刘纪鹏自称做了调研又不公布报告,如何可信?"当然,也有对地方债问题持中性态度的。有位网友就发表了"地方债问题很难在短期显现,各地方GDP如增速稳定,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便相安无事"的观点。 针对上述言论,英大证券所长李大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方债问题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经济保持良好态势的情况下,地方债带来的风险就相对较小;一旦经济出现下滑,地方债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尤其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受灾地区。"试着联系刘纪鹏与许小年,但无论是手机、电子邮箱还是微博,都未得到二人回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博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作为被挑战方的许小年,截止发稿时,也未见到对刘纪鹏的言论作出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