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银行理财产品并未潮退被终止也是霸王条款?
查看完整版本:银行理财产品并未潮退被终止也是霸王条款?
2011/7/23 10:43:45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更是快速增长,发行数量同比增幅高达123.1%。其中,短期理财产品更是备受青睐。不久前,市场出现的长短期产品收益率倒挂、违规销售、利用理财开展委托贷款、通过建立资产池获得期限错配利差等乱象终于引发监管层运用"重典"来治。同时,对银行来说年中关键时点的过去,资金饥渴的需求相对缓解。部分投资者预计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或将放缓,近期有产品被单方面中止的消息更加重了这一疑虑。有人士就质疑,银行有权提前取消,投资者无权提前赎回,这是否又是一项"霸王条款"?
  理财产品并未潮退
  6月底,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之后,7月初,银监会又下发一份针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规范的会议纪要,要求商业银行对六项违规行为进行自查和整改。
  对于一系列新规执行后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多位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对产品发行和收益的影响还比较有限。因为,市场中绝大部分理财产品是合规的,违规操作毕竟是少数。另外,银行对政策的反应和执行也需要一定时间。
  统计数据亦与专家的观点暗合。从7月初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来看,规模和预期收益并未明显减少。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在7月8日至7月15日的一周内,30家银行共发行了318款理财产品,较上一周增加44款,其中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5款,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201款,票据资产类产品发行1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7款,其他类产品发行104款。
   调整来自已发产品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上没见减少,但是,对现有产品的调整却开始了。近来,一些月末发行的、短期限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被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据国内媒体援引一位投资者的话称,其日前接到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于6月底购买的一款信托类理财产品被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
  对此,有媒体援引银行内部人士的话称,这种"提前终止"的出现可能和最近监管机构严查银行理财有关。目前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中的违规现象进行新一轮自查。提前终止一些超高收益理财产品,既对监管机构"存贷比"要求有了交代,也让银行用较少的资金去填补窟窿,这对银行来说自然是最优选择。
  "被终止"是否因遭遇霸王条款
  但对投资者而言,银行只是建议投资者参阅合同相关条款,而合同上注明终止权在银行。多数人对此并不理解,"这显然是银行凭借强势地位在合同中列示的霸王条款。"
  据了解,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客户都不能提前赎回,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前赎回。银行称,一般在两种情况下银行会提前赎回,一是遇到重大金融政策调整,二是银行认为有必要终止。
  也有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其实银行提前赎回对客户是好事,比如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了,尤其是当市场朝不好的方向变动时,银行可以及时终止,将收益锁定,若不提前终止条款,银行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价格变动。"此外,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和流动性是成反比的,流动性越差收益越高,"如果银行的理财产品能让客户随时赎回,那么理财产品的收益不是现在的4%、5%左右了,只有3%了。"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普通投资者要理解设计复杂的理财产品非常困难,加之银行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常常使投资者陷入高收益陷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博士认为,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管理和清算并未实现'三权分立',都是银行一人承担。由于资金募集、投资、清算和产品销售都在银行内部进行,监管部门进行全面监管的难度很大,银行的道德风险也在增加。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从监管的角度看,可以考虑构建部委的协调配合机制,如设立金融产品服务的机构,来避免监管空白和监管叠加等现象,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