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哥"的困惑 就像之前网络上无数的"哥"、"姐"突然间的成名一样,这次也有一名被网友称为"财迷哥"的大学生一时之间在网络上引起了关注。这位被称为"财迷哥"的北师大学生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将一些回收的旧书或旧货存放在宿舍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他打工、捡破烂都是为了赚钱付首付,"因为房子是不动产啊,有了房子才不会贬值……我妈也能给我买房子,但我不指望他们,毕竟就那么点钱嘛,拿出来家里就没有了。" 在一份知名网站发起的投票调查中,有27%的网友表示感动,认为他是自强自立的好榜样,他人无权指责;有21%的网友表示钦佩,认为他能如此精细地赚钱打理生活,前途无量;也有41%的网友表示反感,认为他太过自我,并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此外,有11%的网友表示不容易评判个中是非。 那么,对于今天"奔三"或"过二"的年轻人,到底是保有理想和努力奋斗最重要,还是用尽一切来换一个房子更幸福呢? "财迷哥"事件实际上体现出了当下一部分准购房者的心态,着急攒钱付首付,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房价仍然处于高位,另一方面独立居住、结婚等刚性需求又迫使这些准购房者不得不为自己今后的房子做好准备。在双面的压力之下,对于当下付首付买房的态度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急着付首付:再不付,等来的就是更高的房价、更高的首付比例 这一类的购房者往往认为:房价在"调控政策颁布以来一直处于震荡的阶段,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大幅度下降,而随着限购等各种调控政策延续,土地市场以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因此从长期看房价很难大幅下降。如果现在不付首付买房,等来的恐怕将是更高的房价。"这样思考的购房者并不占少数,而且他们也用"众多城市逐渐收紧贷款"等新闻来佐证自己的想法。 不着急首付:楼市仍处于深度博弈,有机会就买,没机会就租啊 相对的,另一类购房者并不急着付首付,在他们的观念中,他们更倾向于做这场博弈中的受益者。他们认为,现在急着入市买房,不但对于自己的资金量有较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很可能会在一个房价高点买房,这样盲目地付首付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成为楼市的牺牲者,倒不如一边存钱一边观望,等待机会。 再者,我们身边渐渐多了一些不买房族。像张敏,一个三十出头的新婚族,他和太太婚前婚后都一直租房。每次就租在公司旁边,人家买房族想都不敢想的市中心,却始终是他们的居住地,小日子过得很舒心。每次朋友说你们收入也不错,干嘛不买房啊?他都反问人家一句:干嘛买房啊?为房而活吗? 你的首付哪里来? 要不要加入首付参与买房是一个问题,首付资金从哪里来又是另一个问题。比如你,你的首付从哪里来呢? 模式一:自己攒钱付首付 【吕赟26岁,单身。"自己付首付买好房,再寻找一起还贷的另一半"】 26岁的吕赟毕业已经四年了,目前在一家外企做策划主管,相对稳定的工作和逐渐上升的收入待遇使他动了付首付买房的念头。作为一个从东北来上海打拼的"新上海人",完全靠自己付首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和"财迷哥"所想的一样,吕赟并不愿意给家里带来负担,独立有主见的性格使他在理财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益,加上打算在上海落地生根的打算,吕赟已经开始着手看房,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存钱的他,现在资金也已经近40万,足够支付一套小户型的首付了。 在看房的时候,吕赟将视线锁定在嘉定、宝山、松江等房价不会太高而且还有地铁交通的区域。生活、工作的便利是他考虑的重点。不过说起婚姻大事,目前单身的吕赟则开起了玩笑,"我这种付完首付,再等待一起还贷的另一半出现的做法很明智,既不会因为房子问题成为剩男,一起还贷又能减轻婚后的压力。"他笑着把他这种自己攒钱付首付的方式称为"筑巢引凤"。 模式二:男女双方一起存钱付首付 【张帆24岁,易梦轩24岁,恋爱中。在一起便没有走不下去的路"】" 张帆认识易梦轩的时候才18岁,那时他们刚刚进入大学;那时他也没有想过将来会和她在一起;那时,房价还没有现在这么高;那时,他们的意识里还没有支付首付这个动作。 不过随着他们的成长,成熟,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婚房。现实要比梦想残酷很多,他们可以用誓言来慰藉彼此,却不得不时时思考他们的未来。于是,一路走来经过种种风雨的他们,最后选择了一起存钱付首付的方式。 易梦轩金融专业毕业,一家银行的贵宾客户经理,收入不错。张帆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每日与计算机硬件或程序代码打交道,事业上升发展的速度有点慢。本来他已经有了向家里申请支援的念头。然而易梦轩却决定和张帆共同承担起首付责任,她说,"家庭本就是两个人的家庭,在一起便没有走不下去的路"。这让张帆着实感动了一番,对于未来的道路也显得更为坚定了。 模式三:父母赞助付首付 【陈守栋28岁,梅贻26岁,准新人。"问父母贷款要比问银行贷款合算很多"】 虽然陈守栋和梅贻的年纪远没有到"圣斗士"的程度,但是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步入婚姻殿堂。终于,他们双方决定在明年结婚。不过婚房的问题让他们头疼了好一阵。经过他们之间的协商和双方家庭的参与认可,他们决定由男方父母赞助付首付,由女方父母出装修费用。 事实上,调查显示,这样的父母赞助模式也是当下最为普遍的支付首付的方式之一。以陈梅二人的资产来说,并不是完全不能支付起一套新房的首付,不过就像大多数的准新人所考虑的,他们更愿意购买较大户型以及较好区位的房产,这样不仅生活舒适度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为今后生宝宝做好准备。此外,他们不打算用首套房三成首付的最低限额,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打算支付房价的一半作为首付,剩下的部分以公积金和商业组合贷款的方式购房。这样一来,他们每月可以少还近1800元的房贷,生活质量也有所保证,用他们的话来说,"问父母贷款要比问银行贷款合算很多"。 房奴族PK租房族晒一晒 谁过得更舒心 房价如此高涨,但买房的人仍然前仆后继。特别是要结婚的人,没房子似乎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买房人的生活就一定更好,租房人的生活就一定不如意呢?沈鑫和杨柳,两个重庆的白领,年龄相仿,年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但他们一个买了房一个选择租房,结果他们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生活咋样呢?重庆晨报日前走访了他们两位。 买房族:每月都成"月光族" 在外人眼中,沈鑫绝对是个生活过得很滋润的人。在一所重点中学刚工作3年的他,每个月有4000-5000元左右收入。沈鑫最爱和同事一起出去K歌,也爱没事约人出去徒步旅游,在他看来,自己的收入应付这些爱好是小菜一碟。 去年,沈鑫动了买房的念头。"想着工作几年了,该有自己的空间了,也要为今后结婚做打算。"沈鑫的想法很实在。于是,去年初,沈鑫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一套两居室。"父母帮忙付了首付,我自己负责每个月2100元的房贷。"同时,沈鑫又贷款5万元买了一辆车,每个月需要支付900元的月供,以及近1000元的养车费。 然而,买了房和车后,沈鑫却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反而不那么愉快了。 "现在,我也算有房有车一族了,但每个月固定在房贷、车贷、养车上面的费用就是4000元左右,吃饭我都尽量回家蹭。现在,我基本上每个月都没有结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沈鑫告诉,他从来没想到,有了房和车后,日子比以前紧张多了。原本买车是想要出门自驾游方便,但买车一年了,他只出去过一次。 最让沈鑫难受地是,有了房和车后,女朋友反而忧愁起来,"工作前两年还存了3万元,买车全部用光了。最近这一年一分钱都没存下。女朋友为此很是担心今后的生活。" 理财师点评: 沈鑫目前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节省开支。从现有的情况看,沈鑫的固定支出主要分三块,房贷、车贷和养车费用。房子由于已经由父母支付了首付,再让父母出钱不太合适,因此可以让找父母借钱将车贷全部还完。 节省出来的900元,沈鑫可将其中的500元用作基金定投,投资一只指数型基金,抵御通货膨胀的同时,为今后结婚准备。剩下的400元用作平日改善日常生活所用。 今后,随着事业发展,收入会越来越多,成家后妻子的收入也可以纳入家庭理财范围,就可以增加基金定投的支出,逐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 租房族:用理财产品赚房租 不买房,就一定更快乐吗? 柳杨在朋友眼中是个怪人,原因就是他是坚定的租房主义者。柳杨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写专利案,每个月能拿到4700元。工作不到5年的他,现在手中的积蓄已超过10万元。 杨柳资料: 每月收入 4700元 每月固定支出 1400元 家庭资产现值50万元左右房产一套(贷款还剩35万元) 10万元理财产品 既然有了10万元,足够支付一套小户型的首付了,朋友们都劝他赶紧买房,但柳杨就是不同意。说起自己不愿意买房,只愿意租房的理由,柳杨给算了一笔账。 "我租的这套房子,套内60平方米,房东当时买的总房价是48万。我的租金每个月1400元,一年下来就是16800元的租金,这样房东出租这套房子的回报率只有3.5%。我还没有算他装修的钱,算上的话回报率估计只有3%左右。"柳杨认为,3%的回报率在目前来看,实在是有点低。"我随便买个理财产品,都能有4%甚至更多的回报,那我为什么不把钱拿来买理财产品,赚的钱拿去付房租,还有结余。" 柳杨说,自己的生活因为租房不仅没有变差,反而更好了。"我周围很多房奴,节衣缩食供房子。我虽然租房子,住得不比他们差,花的还更少。他们支付了首付,我把首付拿来投资,赚更多的钱。" 由于柳杨的固定支出只有每个月1400元的房贷,再加上水电、宽带、电话费、生活费等,柳杨基本上每月能结余2000元以上。这2000元,柳杨会拿1000元基金定投,剩下1000元机动,定投到一定数额后,他会取出来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不过,柳杨也有自己的烦恼。"没有房子,我觉得没什么,但女朋友始终心里不舒服,迟迟不肯答应结婚。但是现阶段,我还是不想买房,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差。" 理财师点评: 柳杨的理财观念很好,懂得控制自己的现金流支出,租房的观念也并不是坏事。但柳杨并没有考虑到租金上涨的成本,也没有看到房屋升值的可能,用房屋的购买价来做计算。 不过,柳杨目前的考虑也是正确的,他还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可以尽量多储蓄资金,等到有能力支持购房时,再进行买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