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眼中,白领往往意味着穿着整齐、办公环境优越、福利好、收入高,总之,是一个相当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在潍坊,这样一个小城市,也生活着一群被称之为"白领"的人,他们不像一线城市中的白领那样"鸭梨山大",但同时也因此被剥夺了高收入的权利。他们在工作上没有过多的竞争,却依然难以逃脱随时可能被解雇的命运;他们完全感受不到"白领"二字所带来优越感,却得强颜欢笑时刻为"伪白领"埋单。 在"零帕"中迷失方向 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固然与个体的努力程度有关,但面对一个群体,很多即成的游戏规则就很难改变。早在杨澜劝"蚁族"去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回击:小城市,要靠爹。作为一个小城市的居民,生活成本低、压力小是事实,但同时要知道小城市就业机会少,工资低也是事实。作为一个路上一抓一大把的"伪白领",想靠工资在这里买套房,做梦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大城市的上班族。 24岁的曹萌在潍坊工作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尽管生活上省吃俭用,却依然逃不出"月光族"的厄运。她在金融街一家网络服务公司就职,每天的任务就是为客户做网站。除非有特殊情况,她一年也加不了几次班,上午八点开工,下午五点半准时下班。"工作真的很轻松,让我已经忘记了紧迫是种什么感觉。"也许从事这份工作有些久了,曹萌看上去确实有点慵懒,没有印象中白领一族该有的骄傲和快节奏。 曹萌说,她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1400元,其余便是提成,奖金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客户是否满意她的设计。然而她却说,她只是尽量按照专业标准做得好些,却没有挖空心思、毫无原则地讨好客户过。也许从这一点来说,她骨子里的骄傲是有一点"小资"的脾气。然而,每月不足2000元的收入,很快就会消磨掉她的个性。每月500元的房租,800元的基本生活费、一季度还要交一次水电费,每月省下的可支配零用少得可怜,更别提随性购物、去健身房健身、到西餐店吃牛排了,尽管这些看起来都应该是"白领"最基本的生活享受。 "大学的时候曾经幻想过自己拼搏,加班,泡吧的情形。"曹萌谈起现在的生活,无不失落,真的和预期差的太远了,如此"规律"、安逸的生活,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她现在还没有男朋友,每天下班后,便孤身回到自己租来的房子里看电视,一坐就是一整晚,如此单调的生活周而复始。郁闷至极时,她也会自己去外面走走,每当看着灯红酒绿的酒吧、KTV里进进出出的年轻人,她就会止不住遐想,如果自己也有足够的钱,就可以相约朋友一起来这里娱乐。 曹萌说,并非自己不想努力,但是在潍坊这样一个城市,想找个让你有机会向前拼的工作真的很难,想找到自己的前途所在,更难。正如他现在所在的私人公司,根本没有向上发展的空间,拼到头顶多是个"组长"。 她也曾无数次赶场应聘,却发现每个个体公司的工作现状都差不多,一群年轻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朝气,跟自己一样。偶尔有像样的国企招聘,也都被"关系"挤满,这些挫折、不公平经历多了,她自然也就看淡了。不早就有人发表过此类言论么,这种体制性、结构性的缺陷其实到处都有,而中、小城市这些开放程度较差的地方,体制问题只会比大城市更多、更难解决。 曹萌说,她周围很多年轻朋友都有着同样的困惑。他们甚至有些渴望那种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有时需要加班到深夜的"白领"生活。空闲时,他们可以有足够的金钱去享受、玩乐,生活多姿多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着不如"民工"的工资,空挂着"白领"的头衔,买斤水果也得记在账上。也许经历着那种多彩的生活,他们才能发现,其实自己还很年轻,还有活力。 找份工作,不是谁都能代替 其实目前社会对于白领阶层的理解仅仅只限于一个抽象模糊的概念,白领在人们的心中可能是高高在上的社会上流群体,是《杜拉拉升职记》中光彩亮丽又不愁物质的小资生活。其实大多数白领每天在公司和住所之间两点一线,生活繁忙,生活没有情趣。这些都是大家看不到的,没有安定感,没有安全感,随时面临解雇危险。 温倩又辞职了,这已经是她工作两年来第三次跳槽。被"炒"的单位,是一家机械设备厂,她之前在里面做办公室文员,每月固定工资2300元。 辞职的导火索是缘于一次争吵。单位车间里一位车间机床工要求见办公室主任,温倩十分客气地请他等等,因为办公室主任在开会。也可能是因为要汇报的事情比较紧急,亦或是觉得温倩在欺骗他,对方一下恼怒了,骂了温倩一句"狗仗人势"。 自小没受过什么委屈的温倩哪受得了这种侮辱,和对方讲起道理,可是她一个小丫头哪占得了优势,对方嘴里蹦出越来越多的不雅词句,气得温倩"哇"得一下,哭出声来。办公室主任听到争吵后,赶忙从里屋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同时出来的还有其他一些单位领导。 眼看办公室主任真的在开会,这位机车工人也意识到自己理亏,嘴上却依旧不依不饶,把责任推到温倩身上,"谁叫她态度不好,人不大脾气不小。"工人依旧骂骂咧咧着,说自己没法干了,整天累死累活地干,工资不高不说,还得看丫头片子的脸色。 听他这么一说,办公室主任让温倩向对方道歉。温倩明白领导的意思,自己早就听说最近很多车间工人想联合起来要求涨工资,只是没什么由头,自己自然不想做他们的借口。温倩抹抹眼泪,淡然地向对方表示了歉意。当晚,她便回到家中,敲好了辞职信。 "我并非是觉得委屈,以此方式表示不满。"温倩面对厂里领导的追问,说出了一直以来埋在心里的想法。车间工人在厂里的"地位"一向挺高,特别是有技术的工人,每月工资按计件结算,至少也得3500元以上。累是累了点,但他们有技术,一般人代替不了,所以厂里拿着当"宝"无可厚非。但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文员、秘书,说到底根本没有特别的技能是无可替代的。写写文件、倒倒茶水、用电脑敲敲字,随便一个高中生也能做得了。对外人说自己是"白领",好像挺风光,实际上还不如一个车间工人"值钱"。 可能这次的事件只能算是个意外,但也足以让她看清楚,"白领"不是一件别人做好的衣裳,只要自己能穿上,就能问心无愧地担起这个称呼。它是一块布,能否在自己手上做成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白领",那完全要看自己的能耐,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和紧迫意识。然而在一个发展相对闭塞的小城市,这样一块"布",也并不是那么好找的。 白领何时成了"贬义词" 市统计局社会科曾对潍坊市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为在岗职工的年收入平均为34187元,折合平均每月工资为2848元。 该项调查结果可能让很多被称为"白领"的年轻人感到难堪。究竟是我们丢了"白领"的脸,还是"白领"丢了我们的脸。 李琦就从来不愿意告诉别人,她在潍坊一家企业做基础文秘。她觉得这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尽管她找不到能令自己更骄傲的工作。大学毕业后,李琦的父亲托关系让她进了高新区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工作,"白领"的身份说出去让不少朋友羡慕,每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年底还有年终奖,这些曾经也让她感到满足。但是从一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她便改变了想法。 去年夏天,当初一起从济南大学毕业的一帮好友们又重新回到济南小聚。恰巧那天下起大雨,大家被堵到路上,聚会被迫延迟一小时才开始。席间,大家无不纷纷抱怨,这就是在相对发达城市的坏处,路窄车多,什么资源都显得尤为可贵,并对李琦当初留在潍坊的"明智"选择表示羡慕。 三年不见,大家的变化都很大。当初考上研究生的几个同学都面临毕业,对于之后的打算,无不是进驻一线大城市。然而,最令她唏嘘不已的,并不是这几位研究生,而是当初没有考研,直接奔着大城市去的几位好友。他们未必有多高的收入,但也都已在6000元以上。更让她羡慕不已的,是他们都有着不凡的经历。对自己的工作侃侃而谈,参加什么知名项目、接待了那位重要客户,说起丰富的夜生活、鸡尾酒也头头是道,自己却只能在一旁茫然地听着。 三年,足以让本在同一起跑线的人拉开不小的差距。李琦有点相形见拙。 那次聚会以后,李琦想了很多,她试着以自己的能力再换一份职业,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自己没用。当用人单位问她会什么,有什么特长时,她哑口无言。在潍坊三年的"白领"职业生涯,她竟然没留下一丝"实用"的技能。她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根本不配称为"白领"。 现如今,李琦正在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会计和英语,打算将会计证考下来以后,再自学英语六级。工作中没有太多的竞争压力,她只能自己给自己施压,否则就像被扔在锅里的青蛙,随着水渐渐变热,自己死于没有危机意识。 在潍坊这样一座城市,工作压力小、生活节奏慢,曾是不少人青睐这里的原因。但也因为它的散漫,"白领"这个社会角色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特点:紧张、高压。收入和付出是对等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白领的收入自然有些不理想,甚至赶不上"蓝领"。 没有人能定义这种生活究竟是好是坏,因为这本来就是见仁见智。 其实,把"白领"和生活挂钩本来就不合理,将职业状态和生活状态挂钩得到的必然是模糊不清的疲惫。作为小城市的"白领",你依旧可以过得津津有味,自乐自足,只要你试着充足自己的生活、主动接受新的元素,谁又能说"小白领"不是白领、慢节奏的发展不是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