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好的产品不公布收益率 如今,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已成为普遍现象,上半年外资银行到期理财产品披露率不足两成,双方信息不对称让投资者陷入被动的境地,不利于风险防范。 据银率网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外资银行共有6904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 6313款产品披露了实际收益数据,披露率达91.4%。而外资银行到期产品披露情况糟糕。据悉,外资银行上半年共到期674款产品,而披露了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仅有116款,披露率为17.2%。在已披露的116款结构性产品数据中,零收益产品5款,零收益产品挂钩标的分别为汇率、大宗商品及基金。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狄麟麟表示,外资银行以发售结构性产品与QDII产品为主,结构性产品的风险主要是指产品到期是否能保证本金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收益率。此类风险主要与产品挂钩标的的表现及产品设计结构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理财产品运作及收益情况会涉及到银行的一些内部信息,一般外资银行很少官方公布。某外资银行人士曾透露,表现不好的产品不会公布到期收益情况。 据了解,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完整、各类隐形管理费用偏高已经是普遍现象。部分外资银行的产品到期收益披露情况基本不公开,或只披露到期收益较高的产品。专家表示,如果产品透明度不够,会令投资者陷入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境地,也就无法通过信息披露来了解并认识理财产品的风险。 普益财富此前发布的《2010年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在信息披露方面,中资银行显然比外资银行更规范,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有待增强,特别是到期收益披露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