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是中青年人的事情,已经步入退休的老年人应该更多的花钱享清福。但是,在高涨的CPI之下,许多节俭了一辈子的老年人也感受到了物价节节上涨的压力,意识到将一辈子的积蓄放在银行“吃利息”只会让钱“缩水”,但是信息的不对称让他们难以了解如何利用理财工具去保卫积蓄。不少老人甚至在销售人员的鼓动下购买了完全不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最后导致本金受损。
如何保卫老人的毕生积蓄,让他们更加安然地享受晚年生活?记者选取3个家庭,请理财专家支招,对他们的理财进行点评。
案例一
高存款家庭争取5%~6%回报
肖先生夫妇目前都已退休,肖先生原来是广州一高校的资深教师,63岁,老伴是该高校的行政职工,60岁。他们在校园内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产用于自住,市价大约200万元。每个月两人的退休金为12000元。因结婚晚,女儿还在读大学,每个月要给女儿2000元生活费。
早年我们家不怎么存款,老伴把钱几乎都投入到股票上,刚开始赚了不少,后来一次操作不慎,一下子就赔空了。再投入,赚了些,又赔。这样的情况反反复复好多次,整体算起来亏了不少。
对于自己的养老资金,肖先生认为“基本无忧”,但是,看着高涨的CPI,他希望让自己银行里的“老本”创造更大的价值。“女儿明年毕业工作之后,我们老两口说好去欧洲十国游,女儿尚未成家,说不定三五年之后还要给女儿购房呢!”
专家建议:
国际理财金融师布卓君:退休人士理财应该着眼于怎么保护自己的资产以及合理分配花费。到资本市场去增值不应该是他们的关注点,因为他们经受不起本金损失的风险。他们还需改变观念,争取5%~6%年回报的理财产品足矣。喜欢旅游最好一年一次,因为他们的钱足够花了。买房的事要特慎重。
民生银行 (600016 ,,,)简岑:这样的家庭已进入老年期,家庭收入减少,投资风格应以稳健保守为主,适当的投资应以7:2:1的比例来投入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肖先生本金较多,但把大部分资金存于银行,虽然稳妥,但根本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建议其将银行存款部分在保证流动资金应急后,投资债券型(保本型)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