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11/6/20 9:59:23
6月即将到底,对于银行来说,6月底是个重要时点:应对月末、季末存款考核。赶在这个时点购买理财产品,收益可能更高。 近日,一家银行贵宾客户接二连三接到该行理财经理发来的短信:"6月21日起发行的5天期理财产品最高收益5.5%!"老实说,没有这个惊叹号就已经很让这家银行的老客户"惊叹"了,因为这家银行以往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市场上并不是 "弹眼落睛"的,这次却 "异军突起"。 据了解,接到这则短信后,客户纷纷致电该银行,理财经理应接不暇,只能连连关照,发行那天趁早买。 客户:多赚一点是一点 长久以来,理财产品被视作中庸理财之道,其每万元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要高数十元乃至100多元,对于惧怕和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个较好的投资渠道。但在股市向好时,这点收益又往往被投资者认为可以 "忽略不计"。因此,不少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倾向于超短期,在 "五一"、 "十一"等小长假股市休市时,把资金从股市撤出,购买超短期理财产品。 5月CPI创 34个月以来的新高,但加息却不见行动,钱存银行越存越少。但理财产品的收益却很看 CPI脸色,尤其是到月末和季末,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更高。近日招商银行全面提高了各个系列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提高幅度从 0.05至 1.2个百分点不等,尤其是21天期限的 "点贷成金"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水平一次性从原先的2.8%调整至4%。已经结束销售的华夏银行 "华夏理财-增盈增强 1100号 28天"产品,预计本月底到期时的年化收益率将达到5%。浦发银行即将发行的一款27天的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可达5%。 尽管这样的收益率依然跑不过CPI,但给客户的印象是,与CPI的距离总算缩短了些,至少从数额上,是多赚一点是一点。因此,理财产品的热销持续不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只,同比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今年5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单月发行只数创下了年内新高,所有中外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216只,环比增幅达到21%。 渣打银行近日发布一则分析利率政策的研究报告称,尽管没有加息,但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实际利率的放开,在低收益的定期存款和高收益高风险并存的股市之外,为存款人创造出新的选择机会,填补了 "消失的中产阶级"的需求。 银行:便捷揽储占市场 有意思的是,当客户询问本文开头那家银行为何这款理财产品收益大增时,一位理财经理解释:这款理财产品是银行贴钱回馈客户的。这更让人好奇:银行贴钱,怎有这样的好事?终于,一位理财经理支支吾吾地说:不排除这样的因素,银行为了提高存款量以应对存贷比考核。 有媒体,今年以来,存款不断从银行流出。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仅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存贷比考核,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目前广泛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来说,是 "零风险"赚钱差使。既便捷揽储,不用消耗资本金,又能够创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收入,何乐不为? 据统计, 6月前两周银行已发行 542款理财产品,其中仅上周就共有232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而去年同期发行量仅为 189只。今年以来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已近6700只,平均每天发行22只以上。 为了吸引市民购买,不少银行还发行与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挂钩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可能更胜一筹。近年春节期间北京银行发行的与SHIBOR挂钩的理财产品,期限仅一周,资金门槛最低只要5万元,但其年化收益率却超过8%;中国银行发行的一款与SHIBOR挂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甚至超过11%。在信贷类理财产品叫停后, SHIBOR理财产品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使银行得以完成存贷比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