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之前业界预测,银行日均存贷比监管考核6月开始实施。但进入六月以来,银行方面表示,目前日均存贷比细则尚未下发,银监会也还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不过,多家银行早已展开日均存贷比监测。 揽储冲动仍然很大 为了制约商业银行每月初的放贷冲动,4月下旬银监会曾表态,要按月度监测银行的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要求日均存贷比都不得高于75%这一监管标准。当时多家银行高管认为,正式实施的时间是6月初。 某银行人士表示,实际上,自4月份银监会的表态后,银行日均存贷比监测已经开始。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试运行。具体操作步骤为,银行向监管部门提供的月度报表里新增日均存贷比一栏,要求法人银行填写。不过,该指标指向的是月末日均,银行并不需要每天都上报当日存贷比数据。 市场之前普遍预期,日均存贷比的考核将使商业银行"冲时点"效应弱化,银行的揽储冲动会有所降低。但事实上,目前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仍然持续火爆。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共有308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较前一周增长32.2%,是近期理财产品发行最多的一周,特别是中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增幅更加明显。而端午节期间发售的理财产品新品达到220只。 国金证券研究员李伟奇对此表示,日均存贷比监管实行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可调控的余地也随之缩小。如果银行连续出现存贷比超标,监管部门将对其信贷规模等各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因此,各大银行为了不影响利润,想法设法拉存款,目前的主要途径还是发行理财产品。借助理财产品进行揽储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在没有出现更好的揽储方式之前,理财产品仍是银行通用的资金调用手段。 另外,李伟奇认为,新政实施后,银行的月度报表里新增日均存贷比指的是月末日均,银行并不需要每天都上报当日存贷比数据,所以月末的揽储冲动仍然很大。 外资银行压力较小 针对监管新政,大多数银行表示已经未雨绸缪。浦发银行总行人士表示,该行今年年初以来就一直采取月度日均考核各分行的存贷比,因此新规正式执行对该行正常经营没有影响。民生银行也表示,3月份以后该行日均存贷比已经达到监管要求。中信、华夏等银行人士均表示,目前已能够满足日均存贷比不高于75%的监管要求。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坦承,对日均存贷比进行考核,压力主要是要寻找更多的存款来源。按照日均存贷比考核后,月末拉存款的作用将不再明显。这就对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银行通过改善服务、设计提供更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理财产品、维护好大型存款客户的关系等建立稳定的存款来源,以满足新监管要求。另外,考核导向将信贷资源配置和存款增长挂钩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比中资银行来说,外资银行受到的压力将小很多。某外资银行负责人表示,日均存贷比考核,最主要的目标是收缩流动性。而目前大部分外资银行在日常工作中,本来就是以日均存贷比作为考核标准的,甚至在月末还会有余钱拆借给其他中资银行。 贷款将向中小企业倾斜 尽管日均存贷比的考核目前并没有新的细则下发,仍然处于"监测"状态中。但5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却大幅走高,尤其是隔夜、7天、14天等期限利率的上涨幅度远超今年以来的其他月末。而且,近期在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较多的主要集中于城商行、农联社等中小型金融机构,这印证了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即新政实施对中小银行信贷影响较大。 一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在存款不能有效增长时,日均存贷比考核将减少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总量。从一季度情况来看,每个月中上旬信贷集中投放,资金面偏松,而日均存贷比考核不仅会制约银行月初信贷投放冲动,也将考验银行盈利模式。 因此,随着存贷比考核的变化,银行对于有效的信贷资金如何获得更大的收益也将作出新的调整。比如对于回报率较高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微型企业、战略性新兴行业贷款等,银行可能会有更多的倾斜。对个人房贷和开发贷款等,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