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关注 拥有超过267万粉丝的文化名人洪晃近日在微博上投诉:"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阶级了。"这一言论引起了众多粉丝的热议,不乏专家和业内人士参与。但德银中国昨天表示,因涉及到客户的个人隐私,对此事"不予置评"。 洪晃在德银的理财经历究竟如何?到底是什么产品让她快成为"无产阶级"?这些问题目前都无从知晓。但不少网友对这一事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些著名专家也参与其中。比如,知名美股和港股评论家郭信麟联想到了金融危机期间血洗大陆富豪的衍生产品Accumulator。郭信麟表示:"事实上选择这种理财产品的人大多都是没有多大的评估能力,他们大多都是出于相信品牌,而大行的客户经理有时候更多倾向推销次品,典型的代表就是大陆富人在香港被血洗的Accumulator,如果不相信客户经理和公司品牌,何必要买这些理财产品。"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指出:"我在香港遇到不少中环专业人士也买了不少Accumulator,市场上涨时,还十分自得地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呢 。"他就此提醒,这些产品主要面向特定的高端人群,所谓合格的投资者,监管是假定这些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强。香港的雷曼迷你债券事件中,"合格的投资者"就无法追讨了。 巴曙松认为,外资行在本土化方面缺陷是明显的,但是在国际网络服务方面,还是有点优势,产品线的选择相对多一点,但是选择还是要自己评估好,不要完全听信客户经理的。对外资银行的前景,他表示,经历一次危机冲击之后,外资行在理财市场恢复声誉和信任,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近年来,与银行理财有关的投诉和纠纷时有发生。银监会和有关银行都越来越重视投资者教育。比如,银监会公众教育网站上明确提醒大家,现在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纷繁复杂,而且大部分投资、理财顾问的收入都与其销售业绩挂钩,要确保他们的意见真的适合投资者自己,最佳的做法就是向他们提出适当的问题。问得越清楚,就越可能获得最切合需求的建议。比如,顾问推荐的产品是否已获得对应监管机构的认可? 这项投资怎样才能赚钱?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收益? 当中涉及什么风险?所涉及的风险程度是否能承受?您最多能承受多少亏损?在持有期间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知道这项投资的运作情况? 此外,切勿随便签署文件。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千万不要签署协议,而签署免责声明更要小心。 新闻内存 德银理财产品 德意志银行最早于1872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办事处,2008年1月1日在北京正式注册成为了法人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德银中国是德意志银行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从官网材料来看,目前在德银中国能买到的理财产品仅是几款不保本的QDII产品。以前,德银私人银行也推出过一些与利率、汇率、股市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有的可以100%保本,有的不完全保本。当然,德银私人银行也有定活存款等基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