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地下”攒钱 拼七年熬出头
查看完整版本:“地下”攒钱 拼七年熬出头
2011/5/31 7:18:49
[第01页] [] >>
  在位于西城区旧鼓楼大街的小石桥胡同里,有一处名叫文博院的地下招待所,虽然名为招待所,但在这里居住达5年以上的住户占全部住户的三分之一。  
  这些每个月缴纳几百块钱房租、长期居住在地下室里的人,多数是公司的职员,每个月拿着5000元以上的工资。他们极力降低生活成本,为买房积攒着、筹划着、等待着,在积累和观望中,一住就是几年。  
  身为软件工程师的刘冰冰就是其中的一员。2003年,24岁的他从老家鞍山来到北京,7年里工作换了三次,但是一直住在这个没有窗户、十平方米的简陋的居所里。  
  转眼间,他已到了而立之年。为了能在北京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他一直在积蓄,但面对北京的高房价,每月7000多元的工资显得极其微薄,他的心情起起伏伏,计划也是变了又变。   
  直击   
  十平方米 隔壁曾住明星   
  昨日,跟随刘冰冰,从一层向下,走了两段下行的楼梯就感觉到了夏天时地下的凉爽,穿过一个长长的走廊,就是刘冰冰在北京的"家"--10平方米的地下室。这个家,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得靠灯光来保证这里的采光。   
  掀开刘冰冰自己挂的布门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典型的男生居所:简单、凌乱,墙上贴着几张美女画。除了衣物、被褥和电脑是他的,其他的物品都是房东提供的。   
  "一个人住足够了,而且也习惯了。"刘冰冰说。   
  交谈间,说话轻声细语的刘冰冰突然掀起门帘,指着斜对面的一个房间告诉,"这里曾经还住过孙楠和孙悦呢,当时他们在后海唱歌。奋斗嘛,谁没有苦过呢!"   
  刘冰冰的单位在双井,公司同一个工作组里的20多个同事中,只有三个人买了房子,其他的同事都租房,而且为了降低成本,都是在通州、大兴等地租房住,"跟同事比起来,我一个月800元的租金算是高的!"他说。   
  这里一共有30多个房间,居住着100多名外地在京工作的年轻人,居住者中,最大的群体就是公司职员,基本上工资都在每月5000元以上。   
  转折   
  偶然来京 人生轨迹改变   
  当初在接受领导派他到北京工作的安排时,刘冰冰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在首都过上现在的生活。  
  7年前,在鞍山市某软件公司工作的刘冰冰因为北京分公司缺人手,被暂时派到这里帮忙,并且被公司安排在这个地下室居住。   
  "我做产品的售前售后,经常出差,所以当时来北京根本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就跟平时出差一样的感觉,就当旅游了,不行就回去!"他说。   
  没想到这一来就是7年,刘冰冰已经没有了回老家的念头。  
  "说什么住地下室冬暖夏凉,那都是安慰自己的,目的是要节约开支多攒钱,尽快从这里搬出去,拥有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家。"停留在刘冰冰脸上的笑有些无奈。   
  虽然一直住在地下室里,但这一点儿也没有影响他对房产政策和房价的关注,每天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着北京房价的走向,盼望着有一天能早些实现自己买房的愿望。
[第01页]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