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高达4.35%;35天4.8%;168天5.1%……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发越高,银行"血拼"式的推高收益率的做法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担心。 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日前提示,部分机构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这种情况会引发存款在银行间频繁、大规模转移。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而据一家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各银行在4月份共发行理财产品1507款,同比增长67.3%。 理财产品发行不计成本 针对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近日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部分机构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事实上日前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飙涨,甚至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主要去处。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而据一家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各银行在4月份共发行理财产品1507款,同比增长67.3%。 致使存款搬家的"三尺冰冻"并非一日之寒。根据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数据,2011年前四个月,新发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 .52%。这一规模已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 "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几乎到了极致。"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个金部人士对称,该行今年以来3个月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从2.5%一路飙升至接近4%。"这一现象并未孤本,各银行发理财产品已到不计成本的地步。"该人士称。注意到,近期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7天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高达4 .35%;35天年化收益率为4 .8%;168天年化收益率达5.1%。 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高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担忧。李东荣表示,随着存款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机构出现了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等现象。这种情况会引发存款在银行间频繁、大规模转移,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中小银行发行力度更大 进入6月银行日均存贷比监测将正式实施,从结构上来讲,日均存贷比的考核对大银行的影响比中小银行要小得多。小银行主要是注重流动性与生存,而大银行则是为了市场份额和规模。这对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资产负债战略等都是一种考验和压力。 "小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力度将更大,目标就是五大行的存款。"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日均存贷比之后,理财产品成为不少小银行拉存款更重要的"利剑"。事实上,五大行存款失血的现象已经在发生。根据券商的一份研究报告,4月份国有四大行以及交通银行均出现存款大幅净流出,中小银行成为吸存主力军。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日均存贷比考核对银行而言,压力是比较大的。月末、季末银行通过突击吸储的达标方式将会因此有所转变,理财产品的发行也将受日均存贷比考核而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