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教授微博"警告"学生:40岁没4000万别见我。面对争议,打油诗回应: 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发的一条微博在网上引发争议,不乏知名学者对其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6日下午,董藩也通过网络发表声明称,"4000万"的言辞仅仅是在激励学生进步。他用打油诗回应称:"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 [背景资料] 董藩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民革中央委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及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大、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总裁班兼职教授。 26岁硕士毕业后直接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 32岁时晋升为教授。 董藩观点鲜明、直言不讳、个性突出,是中国学术界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曾被誉为"国策高参"、"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四位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给房地产市场算命最准的人"、"中国房地产四大名嘴"之一。 教授要求学生40岁要有4000万身家 董藩教授是北师大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还兼任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等职务。 在这条发于4月4日16时34分的微博中,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 董藩称,"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 网友热议能用钱衡量学生吗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巨大争议。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也有支持者认为,追求美好生活无可厚非。 反对者则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提出如此要求,太过功利。网友"雪妞妈"质疑道:"在老师眼里,发财什么时候成了成功标准? " 发现,在提出异议的人中,不乏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在微博中称,非常不赞成此观点。 "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么? "他表示。 而房产名人任志强认为,董藩的话是老师的"一种希望"。 据一网站的调查显示,7成网友反对董藩"4000万"言论。 其中,45.4%的受访者质疑 "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一观点,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的成败与否,另有24.6%的受访者明确反对董藩教授的观点,表示知识沾上铜臭味是社会的悲哀。 此外,也有25.6%的受访者认同"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观点,并解释说财富能彰显高学历的价值,教师应该鼓励高学历者积极创造财富。 最新回应 20年后的4000万不算多 董藩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青年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以观点鲜明、直言不讳、个性突出闻名,是中国学术界受争议的年轻学者之一。 针对网上的各种质疑,采访了董藩教授。董藩表示,"这个观点以往我在给学生上课时也提过。现在公开提出来,是因为我看不惯当下很多人总抱怨收入低。这实际上是一种财富教育。 " 针对4000万这个数字是怎么算的?董藩表示,"这个数字是15到20年后,我的学生到40岁时的身价,考虑到收入增长等因素,可能也就相当于现在的800万。挣800万在我学生从事的行业里也就能算比较富有,我只希望他们能过得好些。 " 董藩称,"这实际是个励志的说法,我的学生今后很多都是要搞实业的,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财富意识'。至于反应,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 " "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董藩说,"我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一提钱,问题就出来了。每个人心里都对金钱有无限的向往,却又耻于谈钱,假装很高尚,太虚伪了。 " 面对质疑,董藩用打油诗回复,称"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 声音 40岁梦见董老师 □曹林 因过于亢奋地为开发商代言而收获"人民公敌"、"开发商走狗"骂名的北师大教授董藩,近日又成舆论炮轰焦点,这一次不是因为挺高房价,而是因为教育言论。董藩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对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 看到董藩这句话,立刻想起另一位经济学家引起争议的话:"经济学家不能太穷,否则有人会说,你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怎么赚钱,不能赚钱还怎么教我们赚钱。 "董藩将这种理念又推向了一个极端。他的话表面看是在励志,其实是在炫耀地"自抬身价":我著名教授董藩的学生,40岁怎么能赚不到4000万呢?! 到处做嘉宾、到处走穴、到处卖力为房产商代言的董藩,大概已早早赚到4000万了,不然不会这么烧包和有底气地对学生提要求。从"买房爱国论"、"房地产救国论"到"高房价国情论",董藩这几年为房产商代言,甚至连开发商都觉得"有时候把我们挺得都不好意思了"。 4000万,在房产圈内实在是小儿科,可在教育界的人来看却是天文数字,对毕业后不少会选择当老师的北师大学生来讲,40岁如何能赚到这个数字?一个规规矩矩的教师,哪能轻易赚到4000万!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桃李满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好歹也是一种善良--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董藩是很不善良的。 "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这是在多么赤裸裸地向学生灌输浮躁和功利,灌输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我想,董藩不要自恋地谈什么"没4000万身家别来见我",你的那些学生40岁后,不一定会记得你,不一定会愿意去看你--你就是身家4亿了,学生可能也不会理睬你。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享受到学生毕业多年后还记得你、还会回来看你的荣耀。只有那些在学生学习时真正关心过他们,以渊博的学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高尚的品质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以博大的胸怀关怀过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尊重的方式,就是记住老师,逢年过节时记得给老师一声问候,并在毕业多年后仍然常回来看看老师。一个有育人情怀的老师,不应该为学生"见自己"设立财富的门槛,而应该常怀忧思之心:作为人师,能让学生在40岁时仍记得我、并回来看我吗? 能让学生在毕业许多年后回来看自己,无论他赚了多少钱,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身份,这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而一个真正称职的老师总会这样思考:学生的成功,那是学生自己奋斗的结果;而学生失败了,老师则要负一定的责任,并在精神上有所愧疚。 董藩会享受到这种荣耀吗?我看,很难。正如有学生说,别说40岁时见不到董老师了,现在想见董老师一面就很难,只能到各种房地产论坛上才能见到他。我看了董藩的简历,头衔无数,多所大学兼职,忙于为各种房地产总裁班讲课,到各家房产企业兼职……这么多社会事务,整天四处走穴赚钱,心思哪里会放在学生身上?上学时,学生整天见不到你人,还指望学生40岁时会回来看你,做梦!(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 大学生炮轰董藩: 说"40岁4000万"者不配教我们 大学生:读书并不全是为钱财 对于这一言论,大学生们是怎么看待的呢?昨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随机采访了一些该校学生。 "我感觉董老师的价值观和财富观有问题,这种话听起来让人很生气,我感觉让学生一味追求4000万元的老师,是没有资格在此教书的。"昨日,一名北师大的女生如是评价董藩的上述言论。 该女生认为,学历只是对某人某一特定领域知识量和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对积累财富能力的考核。 "高学历只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获得更多物质财富的可能性,而最后能否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北师大一名研究生说:"高学历和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有联系,但不是绝对的。我们追求高学历的目的,未必是为了追求巨额财富。我们能够追求高学历,但未必在此生可以追求到4000万元的物质财富。 " 调查:八成网友认为"努力过就好" 你能挣到4000万吗?高学历的贫穷是否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昨日,在8万多名网友参与的一项凤凰网调查中,超过70%的网友不认同"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观点,近80%的网友不认为 "40岁没有4000万"是失败,因为"努力奋斗过就好"。 调查显示,有61%的投票网友明确表示,自己无法在40岁挣到4000万,有26%的网友更是从未想过"挣大钱",大部分网友并不觉得这是失败或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