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feiyu
2011/3/29 9:30:09
范先生和太太都是“新上海人”,在2010年初,夫妻俩背负巨额债务购下了一套内环线内的住房。眼下,他们该如何减轻还款压力,摆脱“房奴”困境呢?
34岁的范先生和33岁的太太结婚已有7年,两人都有着“丁克”生活的打算。原本,他们的财务情况非常良好,可买房后现金流出现了紧张,到底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多年省吃俭用终圆梦
范先生和太太都是“新上海人”,2000年,两人在上海同一所大学毕业后都在这个城市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没过多久,两人便结婚了。当时,他们的理想是在10年内能够拥有一套自住房。
为了这个目标,两人省吃俭用,一点点地攒钱。范先生说,大学刚毕业时,为了节省房租,他们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每月房租只要700元。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两人除了上下班很少出门,也不逛街购物。可以坐公交车的时候,他们甚至都不坐地铁,更不会打车。节假日时,两人也几乎不在外面餐厅吃饭,都会买菜回家自己做饭。
范先生回忆说,当时两人的收入在2000~3000元,一个月房租、水电煤、伙食、交通等各种开支相加不会超过2000元。因此,工作一年后,两人就攒到了4万元。他说,当时那4万元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害怕亏损,所以他们只是把钱存在银行里。
在后来的三四年里,范先生和太太的收入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可他们期待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于是相继选择了跳槽。进入新单位后,收入自然是涨了不少,虽然辛苦,但两人的攒钱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到了2009年,两人的银行账户上,已经有了60万元的存款。当时,他们想到了买房。
范先生说,两人对房屋的面积没有太大的追求,只是观察了几年房价走势后,对地理位置要求较高。他和太太希望可以在市中心买一套住房,离轨道交通较近,他们认为,这样的房屋生活便利性强,增值也更快。而且,对于毕业十年来较为艰苦的“长途”上班生活,他们也已经实在厌倦了。
于是,在2010年初,两人购下了一套内环线内的住房,单价每平方米3.1万元,共82平方米。为了凑足首付和装修费用,他们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同时也申请了银行商业贷款近178万元,选择等额本金贷款共12年。按照当时利率和优惠折扣(7折)计算,首月需还款18500多元,之后逐渐降低。
“其实我们2005年、2007年也看过几次房子,但因为种种考虑没有出手。2009年,我们看中的房子在一年内又上涨了至少60%~80%,让我们后悔不迭,所以在2010年,咬咬牙还是买了。”
范先生说,两人当时的月收入各自都已经超过11000元,而且还有几万元的年终奖金,算算每月还款18000元应该也不是大问题,于是咬咬牙决定了。
不过后来才发现,虽然出现月度赤字的情况很少,但两人的现金流因为买房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