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feiyu
2011/3/23 10:46:57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投资大宗商品、黄金、楼市、股市等抗击通货膨胀。然而,在股市阴晴不定,黄金炙手可热,大宗商品可望而不可即的背景下,楼市似乎成了老百姓抗通胀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2011年开年以来,楼市调控进一步加码。继“新国八条”后,两会期间,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再次提出三记重拳,即“房地产调控高压态势不改、扩建保障房、建立问责制”,这无疑让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香港炒楼盛行。在香港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达叔介绍,1997年时,自己在沙田买了一套约450平方英尺的房子,并每月7600多港元的价格把房子租了出去。结果没多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股市暴跌,楼市也难逃一泻。“本想靠房子做投资,反而做了亏本生意。”达叔如是说。而他的好朋友陈太同期看到股市风险,购买了海外的抗通胀基金,如今资产已经翻番,着实让达叔悔恨当初没有投资抗通胀基金。 这类抗通胀基金,主要跟踪石油、黄金、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建立起一揽子商品投资组合,以应对通胀。面对投资者日渐迫切的抗通胀需求,我国市场上也开始出现这类抗通胀基金。 据了解,博时基金推出的博时抗通胀增强回报基金正是今年首只获批发行的抗通胀基金,该基金挂钩贵金属、工业金属、原油、农产品等一篮子真实资产,通过投资挂钩大宗商品的证券等抗通胀资产,抗击通货膨胀。该基金3月21日起在中国银行等各大银行发售,有兴趣的投资人不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