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都超过了3%,比存款利率高不少,咱们也买点儿试试?"昨日,在建行一家网点,市民张先生夫妇商量着。发现,物价高涨、央行的加息预期,使得一些期限短、预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 市场现象 银行多发短期理财产品 在裕华路上的一家银行网点看到,该行当时正有三款理财产品发售,期限分别为7天、14天和21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3.5%到3.7%之间。"据说央行还要加息,所以不能买期限太长的理财产品。"在采访中,不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说,在加息周期下,短期理财产品"船小好调头"。 金融界网站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国内理财市场发行依然火爆,全周共发行259只理财产品,其中6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占据绝大部分,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发行绝迹。 从投资期限的分布来看,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88只,占总发行量的33.98%;1~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78只,占总发行量的30.12%;3~6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53只,占总发行量的20.46%;6~12个月理财产品,上周发行40只,占总发行量的15.44%;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本周未发行。1年以上理财产品本周发行绝迹,更加凸显了短期理财产品的主体地位。 统计数据 预期收益 短涨长跌 日前,银率网发布了2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月报显示,2月份各商业银行总共发行产品1147款,环比下降13.3%,同比增幅达125.8%。在产品结构上,信贷类产品环比有所上升,而混合类产品在本月的反弹幅度近50%。 根据银率网的统计,2月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总体上升,但是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有所下降。其中,1个月以内的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环比上升0.34%;1至3个月产品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0.11%;3至6个月产品环比上升0.12%;6个月至1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0.13%;1年期以上的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0.81%。 据了解,今年以来,各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纷纷站上3%,高于定存。普益财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员方瑞分析,目前市场通胀预期并未消除,加息还是有市场预期,并且货币政策紧缩,加之央行之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此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提升,而1年期以上产品则有所下降。 专家提醒 理财期限并非越短越好 从这些数据看,是不是理财产品期限越短越好呢?工行理财专家表示,一般来说,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也比较高,如果对于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市民并不一定非要购买"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只是想要跟上加息的脚步,购买期限在3到6个月的理财产品比较适宜。 此外,由于资金管理能力不同,不同银行间同一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存在一定差距;而由于资金投向不同,各种理财产品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相差较大,因此市民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必须认真挑选。 预期收益率高不一定给力 银行理财专家表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先要把"预期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最高预期收益率"几个名词弄清楚。 "年化收益率"就是一整年的收益率,是确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指一整年可能会达到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是指一整年最高的收益率,也是不确定的。 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可以参考相关产品的历史表现。如果一家银行以往发行的同类型产品的到期收益情况均良好并且稳定,那么至少说明这家银行对标的市场的研判能力是稳定的,在市场没有发生巨大波动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谨慎参考产品的预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