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演出票团购:良药还是毒药?
查看完整版本:演出票团购:良药还是毒药?
2011/3/15 18:14:33
  "38元都市爱情喜剧《一触钟情》! ""戏逍堂新剧《让子弹飞啊飞》28.8元抢票! ""原创惊悚剧 《箱爱》35元团购原价100元演出票! "……网上遛一圈,你会惊讶于铺天盖地的演出票团购价如此低廉。
  是演出商自降身段迎合消费者?是票房滞销后的不得已折扣?还是拉高原价后来个 "俯冲"的商业噱头?近期,团购这一越来越时尚的方式向演出界蔓延。由于低价所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同时出现,叫好声与拍"板砖"声此起彼伏。
  团购蔓延 人们喜忧参半
  团购风是去年秋天由申城小剧场话剧吹向音乐会、演唱会的。知名团购网上,不少演出都以原价2至8折不等的折扣率,推出每场千张左右,占总票房一至五成不等的优惠团购票。萧亚轩个唱起步价就是3折,"许久未健"演唱会、克莱德曼音乐会之后加入团购,连据说"一票难求"的张学友上海跨年个唱,在快举行前也挂出8折团购的价码。一位世界级歌王音乐会,则打出99元的团购价。
  捡了低价的观众乐了,然而在正价渠道购票的观众中却引起了混乱。沪上几大票务公司、剧院每天接到大量退票电话。如大剧院票务中心曾代理出售某场话剧票,但演出商隔天又在网上推团购价,当天剧院就接到大量退票电话。
  受益者观众 受害者亦观众
  团购的最大受益者是观众,最大受害者也是观众。比如,既然某歌王音乐会可在团购网以99元一张买到,那些花了千余元买原价票的观众就感觉当了"冤大头"。
  歌迷怨言最多的还是团购信息的透明度。这边传统渠道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那边团购却使最先下手的观众吃亏。 "今天的票明天可以跌价几十倍,这有悖于一般的交易原则,定价、变价的公平性何在? "甚至有人提出"价格欺诈"的疑问。还有团购网竟然不注明具体消费日期,只卖"一个时段"演出,于是只能容纳200人的小剧场话剧,竟有300多人拿着团购券而来……
  售票秩序大乱 传统渠道抵制
  某话剧演出商透露,他们在某双休日通过团购网站售出千张门票。"其实是为了测试一下团购市场到底有多大,没想到会卖到一张不剩。 "更多业内人士则称这样的团购是"扰乱市场"。演出商郑先生忿忿不平地说:"一场演出能拿出那么多票搞团购,说明定价有猫腻。但观众不分青红皂白,会认为那些货真价实的演出也定价虚高。这样,价格虚高者解套,正规经营和追求品质者倒被套牢! "
  目前,票务公司对凡推网上团购的演出"坚决封杀",东艺、大剧院、话剧艺术中心等在主办、自办项目上,也对团购票采取抵制态度。东艺总经理林宏鸣认为,团购对正常购票的观众不公平,对建设良好市场秩序不负责。 "近年沪上剧院引进大型名家名团演出,往往抱着让利观众的初衷,千方百计降低票价,有序地推出了不少低价票、优惠套票;但这些努力被网上团购以3折甚至是血本无归的'自杀价'冲得难以生存。也有观众因此不购正价,只等甩卖。如果团购泛滥,所有让市场良性循环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
  硬挡挡不住 疏通须有道
  有一种比较宽容的声音认为,团购之势靠挡是挡不住的。一些自主出票的演出,以及已获得赞助的演出,通过团购运作让观众得到实惠,也是真正的让利。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认为,关键要看演出商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运作。现在做得下来的演出在搞低价是让利于观众,但有些连保本都困难的演出也搞团购,市场显得较混乱。另一些开出宰人高价的演出则混迹其中,一看本钱收得差不多,就用"跳楼价"在团购市场挣最后一笔。 "虽说最终市场会作出选择,但无序的团购对演出市场短期的杀伤力实在太大。 "
  对于目前存在很大缺陷的团购,有人呼吁不同销售平台的经营者应展开磋商、相互平衡,在传统票务和团购之间订一个基本游戏规则。也有人指出,演出商在发布团购信息时应该及时、公开。对此,电子商务的管理方应出台细则或说法,共同维护培养不易的演出市场。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