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储蓄的哲学
查看完整版本:储蓄的哲学
2011/3/4 17:57:35
  中国人之爱储蓄,似乎有许多种交织着的原因。中国人的性格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熏陶,人生观与外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讲究的是"防患于未然",外国人崇尚的是及时行乐。这种差异追根溯源是传统思想的差异。在中国人看来,储蓄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屏障。
  眨眼间,在信用社已经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大大小小处理了不少的业务,储蓄仍然是业务的主体。隔着玻璃,我们和形形色色的人打着交道;透过橱窗,我们看着人性的多样,或悠闲或忙碌,或热情或漠然。
  有时,我会想,人生何尝又不是一个账户。在这个账户里,储蓄不仅仅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准备,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积累。在这个账户里,有收入有支出,有投资有回报,有人的账户硕果累累,有人的账户零落稀疏。所谓理财大致也就是管理人生吧。在这个账户里,财富不仅仅只是金钱,也可以是学识、是经验、是心胸、是一种人生态度。
  所谓学识,在于积累。从最初的牙牙学语,到后来的滔滔不绝、天南地北;从最初田字格的练字,到后来信手拈来,便成一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成为了自己的读者。学识不同于衣着装扮,浮于表面,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一如扩散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浸润在身体的细胞里,若有似无,淡淡地带给周围馨香。学识是一种储蓄,零零碎碎的进账,文字也好,文章亦可,储蓄得越久,越显内涵深厚,散发出一种柔和的宝气。
  至于经验,是在川流不息的日子中沉淀出的智慧,无法替代。经验是慢慢滋长的,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循着一种自然的规律。其实,所谓经验,和读书的艺术也大同小异。譬如同一本书,同一位作者,一时可读出一时的味道来。经验的储蓄也大抵如此,同一件事,不同阶段,也总有不同的味道。
  而人生态度却更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哲学。很多人把"成为自己"当做是人生的准则,只是,成为自己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甚至不知道,角色在何处终结,真实的自我又在何处展现。在一次又一次角色的转换中,我们开始对人生有了一个自我的认知。这无疑是一个储蓄的过程。我想,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和谐的人物,无忧无虑、坦坦荡荡,智慧而又快乐。他质朴地生活,他热爱人生,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境况。从他身上散发出的味道,温和而又简朴。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岁月的积淀,是一种智慧的储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活着,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毫无疑问,我们在心中总是珍藏着另外一个世界。那里储存着快乐和悲伤,以及一切我们无法忘却的往事。这些往事会慢慢地酝酿,滋生了我们的智慧与品性。这也许就是储蓄的幸福了。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