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市场上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此话讲的是分散风险的道理,包括在各种投资市场之间分摊,也包括在某类理财产品的各个细分产品之间分散风险。在银行理财市场上,这个理财方法也同样适用。 日前,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步伐十分坚定。虽然刚加息不久,但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再度上调也只是早晚的事,随着某些关键时点的临近,加息预期还会升温。专家表示,加息将直接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特别是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等稳健性产品的收益率。这些产品稳则稳矣,但如果投资者把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投入其中,便略显保守,因此,不妨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购置资金买入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如结构性产品。 在结构性产品中,挂钩商品的结构性产品受到专业人士的看好,其主要背景是全球流动性充裕环境中的商品"盛宴"。受各国政府宽松经济政策,尤其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依然严峻,资产价格泡沫化持续引人关注。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很有可能成为这些流动性资本的"获利场",挂钩于大宗商品及其相关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也有望受益于商品的涨价。"若将结构性理财产品粗略地划分为看涨型和看跌型两类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设计为看涨型。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利好挂钩于黄金、原油、农产品、贵金属等商品及相关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财富的研究员指出。 虽然本轮经济周期中已经加息三次,但人民币存款的利率仍然较低,通胀环境下实际负利率的状况仍未完全改观。这种时候,投资者也可考虑在币种上对存款的风险进行分散。例如,澳元是高息货币,澳元定期存款利率很有吸引力。但同时,澳元汇价波动性大,澳元存款和澳元理财产品的汇率风险明显大于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与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主要在于利率和汇率。 据统计,2010年到期的一年以上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到期年收益率为3.19%,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到期年收益率为10.35%,澳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到期年收益率为4.63%,日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到期年收益率为-5.68%。可见,不同币种的理财产品会有相差很大的收益表现。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当"货比三家"。 分散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还应关注产品的长短期限搭配、投资目标市场在发达经济体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的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