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1年2月17日完成台本 --出门去抢购! 导视: 去香港、去澳门,奢侈品、电子货,如今还要"囤厕纸"、"打酱油",年货更是买到商家断货。 商家: (生意)好了两倍吧,有挺多人买酱油的,你看这买了一筐了。 解说: 日本买茅台,韩国带中华,美国购服装,飘洋过海的中国制造,价格为何优于家门口? 商家: 茅台酒没货了,脱销了,出口了就比国内便宜。 解说: 港澳扫货,海外代购,大费周折的省钱路,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这又是谁的制造?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在人们的印象里还留着香港来的客人到了内地之后觉得物价便宜,买东西的情形。但是这种情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转过来了,现在内地的游客到了香港之后看着什么都觉得便宜,见了什么都想买,我们先去香港看一看。 (播放短片) 冼碧筠惠康超级市场市务总监: 供应在最近几个月都比较紧张,加上最近春节期间有更多顾客购买奶粉,使供求方面出现差距。 字幕提示:2011年2月17日新闻 同期: 澳门市场上也出现了部分品牌奶粉供应短缺的情况,澳门卫生局表示,会尽力确保市场奶粉的供应,并呼吁市民不要过分的恐慌。 解说: 从春节前开始,很多内地人去香港、澳门购买婴儿奶粉,一拨一拨地去,成箱成批地抱回,当地市场奶粉货源紧张,部分奶粉代理商开始趁机涨价,而当地居民也开始坐立难安。 在香港,有的家长在网络上发起了一场联署行动,呼吁政府部门开征奶粉离境税,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征税数额,是奶粉原价的10倍。虽然呼吁未获政府支持,但当地的商家们已经自行采取了限购措施。 史可为本台: 超市也特别定了订购的限制,每天每个顾客只可以买三罐有关品牌的奶粉,希望可以满足到更多顾客的需求。 解说: 事实上,内地居民到港抢购现象似乎由来已久,而抢购的商品也不仅仅是奶粉,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品牌。一份深圳罗湖关口去年12月份的数据显示,每个周末出境人数接近40万,比以往上涨了20%。而其中不少人都是冲着香港廉价的日用商品去的,这让曾经内地人到香港只是专注购买黄金、电子产品及奢侈品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字幕提示:2010年11月17日新闻 同期: 箫条已久的中英街近来格外红火,拎着大包小包的人们比比皆是。像大米、鸡蛋、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售价,深圳已经高过香港,"到香港打酱油"成为了深圳市民的一句流行语。 深圳市民: 买了两千多块钱的,一个月一次,买日用品,小孩子喝那些饮料,还有饼干。优惠一点吧,一共有一两百块钱。 解说: 从去年年中到港澳采购日用品就蔚然成风,如今似乎越刮越烈。从一份广州、香港的生活品差价抽查表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根源。那就是,一些原本是内地品牌的商品,在香港却也卖的比内地便宜。 主持人: 岩松,我不知道你怎么看,我觉得我作为消费者,如果有一个地方离我不远,那我肯定要去便宜的地方买东西,你怎么看? 白岩松评论员: 我觉得可能是四个原因构成的: 第一,人家那的好多东西真便宜。这不能光说,你看咱们对比一下就行了。十卷装的卫生纸,真买,这不是开玩笑,深圳是33.9元,香港28.9港元。 主持人: 维达是广东做的? 白岩松: 对。然后500毫升的博士伦隐形眼镜护理液在咱深圳是75元,到了香港54.5港元,这一下差出20块钱。乐天巧克力派12支装,深圳15.99元,香港10港元。EDO的杏仁饼干两盒,深圳30元,香港23港元。咱们还不能光看这个,第一个是那真便宜。 第二,人民币升值之后,导致人家在便宜的基础上又给咱们打了一个小八折。你看,100港币=84.49元人民币,100澳门元=82.12元人民币。你想想,这等于又打一个八折。 第三,春节前后反正大家也要出去,采购的高峰又来了,这样的话,成本很低,咱们高,香港和澳门都容易。 第四,非常非常重要,包括奶粉在内的很多食品和日用品,大家认为在香港买的东西更靠谱、质量更可靠、更安全。